面向雷达成像的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轨道角动量与涡旋电磁波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涡旋电磁波产生方法与辐射场特性研究 | 第22-4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涡旋电磁波产生原理与方法 | 第22-25页 |
2.3 涡旋电磁波辐射场特性分析 | 第25-38页 |
2.3.1 辐射强度分布特性 | 第26-29页 |
2.3.2 相位分布特性 | 第29-30页 |
2.3.3 拓扑荷数测量与分析 | 第30-35页 |
2.3.4 相位混叠与混态分析 | 第35-38页 |
2.4 涡旋电磁波辐射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2.4.1 阵元数目 | 第38-39页 |
2.4.2 阵列半径 | 第39-41页 |
2.4.3 工作频率 | 第41页 |
2.4.4 阵列参数对纯态分布的影响 | 第41-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辐射场优化设计及非理想因素分析 | 第44-68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波束指向优化设计 | 第44-50页 |
3.2.1 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波束指向优化 | 第44-48页 |
3.2.2 基于同心圆环阵列的波束指向优化 | 第48-50页 |
3.3 辐射场旁瓣抑制方法 | 第50-57页 |
3.3.1 基于双层圆阵的旁瓣抑制方法 | 第50-53页 |
3.3.2 基于多层圆阵的旁瓣抑制方法 | 第53-57页 |
3.4 非理想因素对辐射场的影响分析 | 第57-67页 |
3.4.1 存在阵列误差的涡旋电磁波产生数学模型 | 第57-60页 |
3.4.2 幅度误差对辐射场的影响分析 | 第60-63页 |
3.4.3 相位误差对辐射场的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3.4.4 位置误差对辐射场的影响分析 | 第65-67页 |
3.5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涡旋电磁波产生系统与实测数据分析 | 第68-82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涡旋电磁波产生系统 | 第68-71页 |
4.2.1 系统总体构成 | 第68-70页 |
4.2.2 阵列天线系统 | 第70-71页 |
4.3 涡旋电磁波辐射场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 | 第71-74页 |
4.3.1 平面近场测量原理 | 第71-72页 |
4.3.2 涡旋电磁波辐射场测量方法 | 第72-74页 |
4.4 实测数据分析 | 第74-80页 |
4.4.1 近场数据分析 | 第74-75页 |
4.4.2 远场数据分析 | 第75-80页 |
4.5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