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世界各国河流治理论文--中国论文--各地方河流论文

重庆地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后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发展历史及研究成果第13-14页
        1.2.3 国内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9-26页
    2.1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第19-21页
    2.2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第21-23页
        2.2.1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特点第21-22页
        2.2.2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理论第22-23页
    2.3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方法第23页
        2.3.1 类比法第23页
        2.3.2 模型法第23页
    2.4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第23-25页
        2.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第23-24页
        2.4.2 基于文献研究法第24页
        2.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第24页
        2.4.4 基于专家调研法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重庆地区中小河流现状调查研究第26-32页
    3.1 重庆地区中小河流概况第26页
    3.2 重庆地区中小河流治理现状第26-27页
    3.3 重庆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效益现状第27-29页
        3.3.1 防洪除涝效益第27-28页
        3.3.2 社会经济效益第28页
        3.3.3 生态环境效益第28-29页
        3.3.4 人才队伍培养情况第29页
        3.3.5 中小河流管理体系构建情况第29页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第32-44页
    4.1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2-33页
        4.1.1 科学性和代表性第32页
        4.1.2 系统性和全面性第32页
        4.1.3 操作性和可比性第32页
        4.1.4 相对独立性第32-33页
        4.1.5 动态开放性第33页
    4.2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识别第33-43页
        4.2.1 项目后评价指标初选第33-35页
        4.2.2 项目后评价指标筛选问卷设计第35页
        4.2.3 问卷回收与样本特征描述第35-38页
        4.2.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筛选第38-43页
        4.2.5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后评价模型第44-50页
    5.1 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模型的优势第44-45页
        5.1.1 AHP确定指标权重的优势第44页
        5.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势分析第44-45页
    5.2 AHP基本原理与步骤研究第45-47页
        5.2.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第45页
        5.2.2 组建判断矩阵第45-46页
        5.2.3 层次单排序第46-47页
        5.2.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第47页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理论和步骤第47-48页
        5.3.1 确定评价因素集及其评价集第47-48页
        5.3.2 构造模糊关系评判矩阵第48页
        5.3.3 进行模糊合成运算第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6章 案例研究——重庆市包鸾场镇河道治理项目后评价第50-60页
    6.1 项目概况第50-51页
    6.2 包鸾场镇河道治理项目定性评价第51-54页
        6.2.1 过程评价第51-52页
        6.2.2 水环境效应评价第52页
        6.2.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第52-53页
        6.2.4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第53页
        6.2.5 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第53-54页
    6.3 包鸾场镇河道治理项目定量评价第54-58页
        6.3.1 AHP确定指标权重第54-55页
        6.3.2 确定后评价指标隶属度第55-57页
        6.3.3 综合后评价第57-58页
    6.4 项目后评价结论及建议第58-59页
    6.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7.1 总结第60-61页
    7.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1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津区农村公路路面结构研究
下一篇:既有建筑物改造对地铁结构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