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创新点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8-47页 |
1.1 丙烷脱氢反应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1.1 丙烷脱氢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1.1.2 丙烷脱氢工业应用概况 | 第20-23页 |
1.1.3 丙烷脱氢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23-26页 |
1.2 丙烷脱氢反应催化剂研究概况 | 第26-40页 |
1.2.1 丙烷脱氢反应催化剂体系 | 第26-31页 |
1.2.2 丙烷脱氢反应机理 | 第31-32页 |
1.2.3 影响Pt系催化剂的因素 | 第32-40页 |
1.3 介微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40-44页 |
1.3.1 介孔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 第40-41页 |
1.3.2 微孔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1.3.3 介微孔复合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 第42-44页 |
1.4 文献小结 | 第4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 第44-4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1.5.2 研究方向 | 第45-4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47-55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47-49页 |
2.1.1 实验试剂和药品 | 第47-48页 |
2.1.2 实验气体 | 第48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2.2 介微孔材料及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页 |
2.2.1 KIT-6介孔材料合成及其改性 | 第49页 |
2.2.2 TS-1分子筛的可控合成 | 第49页 |
2.2.3 含钛介孔微球的制备 | 第49页 |
2.2.4 不同晶型和形貌氧化铝的合成 | 第49页 |
2.2.5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页 |
2.3 固体催化剂样品的表征 | 第49-53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49-50页 |
2.3.2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 第50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50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50页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征 | 第50页 |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50-51页 |
2.3.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51页 |
2.3.8 拉曼(Raman)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2.3.9 固体铝核磁共振谱(~(27)Al MAS-NMR)表征 | 第52页 |
2.3.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表征 | 第52页 |
2.3.11 吡啶红外(Py-IR)光谱表征 | 第52-53页 |
2.4 催化剂的丙烷无氧脱氢性能测试及评价 | 第53-55页 |
2.4.1 催化剂活性测试流程及方案 | 第53-54页 |
2.4.2 活性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 第54-55页 |
第3章 PtSn/Ti-KIT-6介孔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丙烷脱氢性能研究 | 第55-81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1 纯硅介孔KIT-6载体的制备 | 第56页 |
3.2.2 掺杂型介孔Ti-KIT-6载体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3 负载型PtSn/Tix-KIT-6介孔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页 |
3.3 PtSn/Ti-KIT-6催化剂结构性质的表征 | 第57-67页 |
3.3.1 XRD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57-59页 |
3.3.2 UV-Vis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59-60页 |
3.3.3 IR及NO-IR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60-62页 |
3.3.4 UV-Raman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62-63页 |
3.3.5 N_2-物理吸脱附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63-67页 |
3.4 PtSn/Ti-KIT-6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催化性能研究 | 第67-71页 |
3.5 Ti掺杂提高催化活性原因分析 | 第71-80页 |
3.5.1 XPS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71-73页 |
3.5.2 T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73-74页 |
3.5.3 Raman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74-8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PtSn/TS-1微孔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丙烷脱氢性能研究 | 第81-104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2-83页 |
4.2.1 不同尺寸TS-1载体的制备 | 第82页 |
4.2.2 负载型PtSn/TS-1催化剂的制备 | 第82-83页 |
4.3 PtSn/TS-1催化剂结构性质的表征 | 第83-94页 |
4.3.1 S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83-84页 |
4.3.2 XRD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84-85页 |
4.3.3 T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85-86页 |
4.3.4 N_2-物理吸脱附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86-89页 |
4.3.5 NH_3-TPD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89-91页 |
4.3.6 UV-Vis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91-92页 |
4.3.7 Raman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92页 |
4.3.8 XPS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92-94页 |
4.4 PtSn/TS-1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催化性能研究 | 第94-100页 |
4.5 PtSn/TS-1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动力学的研究 | 第100-101页 |
4.6 PtSn/TS-1催化剂的积炭失活研究 | 第101-10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5章 三维介孔钛硅微球负载型铂锡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丙烷脱氢性能研究 | 第104-122页 |
5.1 引言 | 第104-105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5-106页 |
5.2.1 介孔Ti-SBA-16微球的制备 | 第105页 |
5.2.2 介孔Ti-MCM-48微球的制备 | 第105-106页 |
5.2.3 介孔钛硅微球的制备 | 第106页 |
5.2.4 介孔钛硅微球负载型铂锡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6页 |
5.3 催化剂结构性质的表征 | 第106-117页 |
5.3.0 S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06-107页 |
5.3.1 T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07-109页 |
5.3.2 XRD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09-111页 |
5.3.3 氮气吸脱附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11-114页 |
5.3.4 紫外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14-115页 |
5.3.5 红外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15-116页 |
5.3.6 拉曼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16-117页 |
5.4 三维介孔微球负载型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和分析 | 第117-119页 |
5.5 催化剂积碳失活过程分析 | 第119-12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6章 不同形貌PtSn/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丙烷脱氢性能研究 | 第122-152页 |
6.1 引言 | 第122-123页 |
6.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3页 |
6.2.1 不同形貌Al_2O_3载体的制备 | 第123页 |
6.2.2 PtSn/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3页 |
6.3 PtSn/Al_2O_3催化剂结构性质的表征 | 第123-136页 |
6.3.1 不同形貌氧化铝S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23-125页 |
6.3.2 N_2-物理吸脱附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25-127页 |
6.3.3 XRD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27-129页 |
6.3.4 不同晶型氧化铝S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29-130页 |
6.3.5 不同晶型氧化铝氮气吸脱附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30-136页 |
6.4 PtSn/Al_2O_3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和分析 | 第136-143页 |
6.5 氧化铝形貌对催化失活影响分析 | 第143-150页 |
6.5.1 Py-IR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44-145页 |
6.5.2 HAADF-ST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45-147页 |
6.5.3 HRTEM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47-148页 |
6.5.4 Raman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148-15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66-1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