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论文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结构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城市防空现状与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的概念 | 第25-39页 |
·我军城市防空作战体系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空军防御现状 | 第25-26页 |
·地面部队防御现状 | 第26-27页 |
·提高城市防空作战体系整体战斗力的需求 | 第27-29页 |
·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的科学涵义 | 第29-33页 |
·机制的涵义 | 第29-30页 |
·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概念 | 第30-32页 |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2-33页 |
·城市防空作战的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 | 第33-38页 |
·城市防空作战的物理域 | 第33-34页 |
·城市防空作战的信息域 | 第34-35页 |
·城市防空作战的认知域 | 第35-37页 |
·城市防空作战的社会域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设计 | 第39-59页 |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的节点建立与分类 | 第39-42页 |
·作战节点的建立 | 第39-41页 |
·作战节点的类型与职能 | 第41-42页 |
·城市防空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和鲁棒性设计 | 第42-44页 |
·城市防空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介质 | 第42-43页 |
·城市防空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转换机制 | 第43-44页 |
·城市防空网络之中的信息流动 | 第44-48页 |
·基于数据链技术的信息流动 | 第45-46页 |
·信息流动原则 | 第46-48页 |
·基于AD-COP 的态势共同理解 | 第48-50页 |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之间的协调与同步 | 第50-54页 |
·作战单元之间的协调 | 第50-53页 |
·作战单元之间的自主同步 | 第53-54页 |
·城市防空作战网络中的控制机制 | 第54-56页 |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协调与自主同步 | 第59-72页 |
·军事领域中对于协调与同步的理解 | 第59-61页 |
·理解协调 | 第59-60页 |
·理解同步 | 第60-61页 |
·城市防空作战中协调的三种转变 | 第61-63页 |
·信息化条件下城市防空自主同步作战的实现机理 | 第63-68页 |
·自主同步作战的基础与条件 | 第63-64页 |
·自主同步作战运行机理与闭环反馈机制 | 第64-67页 |
·自主同步作战的原则 | 第67-68页 |
·作战单元自主同步作战的分类与效能 | 第68-71页 |
·决策同步与计划同步 | 第68-69页 |
·行动与实体同步程度效能度量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的效能评估 | 第72-90页 |
·应用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的城市防空作战构想 | 第72-77页 |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效能定性分析 | 第77-79页 |
·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效能定量分析 | 第79-86页 |
·评估原理 | 第79-82页 |
·实例计算 | 第82-86页 |
·政策建议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束语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8-99页 |
附录 A:案例作战单元列表 | 第99-100页 |
附录 B: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建议表 | 第100-101页 |
附录 C: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专家打分表 | 第101-102页 |
附录 D:计算城市防空作战单元自主协调同步机制效能的 Matlab 程序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