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盈利模式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的理论基础与典型案例 | 第19-27页 |
2.1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与优化理论 | 第19-20页 |
2.1.1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 | 第19-20页 |
2.1.2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理论 | 第20页 |
2.2 国内外典型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特征 | 第20-27页 |
2.2.1 嘉信模式 | 第21-22页 |
2.2.2 E-Trade模式 | 第22-23页 |
2.2.3 雷曼模式 | 第23-24页 |
2.2.4 招商模式 | 第24-26页 |
2.2.5 典型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启示与经验 | 第26-27页 |
第3章 浙商证券当前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27-34页 |
3.1 浙商证券简介 | 第27-29页 |
3.1.1 历史沿革 | 第27页 |
3.1.2 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3.1.3 人员结构 | 第28-29页 |
3.2 浙商证券面临的挑战 | 第29-30页 |
3.2.1 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 第29页 |
3.2.2 业务结构单一 | 第29页 |
3.2.3 行业开放加速国际化 | 第29-30页 |
3.3 浙商证券迎来的新机遇 | 第30-34页 |
3.3.1 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的兴起 | 第30-31页 |
3.3.2 鼓励创新政策的陆续出台 | 第31-32页 |
3.3.3 跨境业务的稳步扩大 | 第32-34页 |
第4章 浙商证券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 第34-50页 |
4.1 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 第34-48页 |
4.1.1 经纪业务 | 第35-37页 |
4.1.2 期货业务 | 第37-39页 |
4.1.3 自营业务 | 第39-40页 |
4.1.4 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 第40-42页 |
4.1.5 投资银行业务 | 第42-44页 |
4.1.6 证券信用交易业务 | 第44-45页 |
4.1.7 研究业务 | 第45-47页 |
4.1.8 基金业务 | 第47页 |
4.1.9 直投业务 | 第47-48页 |
4.2 浙商证券目前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 第48-50页 |
4.2.1 收入地域过于集中 | 第48页 |
4.2.2 经纪业务波动性大 | 第48-49页 |
4.2.3 投行业务仍旧依赖传统证券承销与保荐 | 第49页 |
4.2.4 管理较为分散 | 第49-50页 |
第5章 浙商证券盈利模式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 第50-55页 |
5.1 依靠区域优势向外扩张 | 第50页 |
5.2 经纪业务开源节流并注重创新 | 第50-51页 |
5.2.1 优化网点布局并降低经营成本 | 第50页 |
5.2.2 加强增值服务 | 第50页 |
5.2.3 营业部服务向财富管理转型 | 第50页 |
5.2.4 加大IT研发并做好金融科技化 | 第50-51页 |
5.2.5 继续推动证券业务互联网化 | 第51页 |
5.3 投行业务夯实基础并进行渠道革新 | 第51-52页 |
5.3.1 利用区域优势迅速积累项目储备 | 第51页 |
5.3.2 加大财务顾问业务发展力度 | 第51-52页 |
5.3.3 大力发展新三板业务 | 第52页 |
5.4 期货业务提高收入并控制风险 | 第52-53页 |
5.4.1 提高风险控制和危机应对能力 | 第52-53页 |
5.4.2 大力发展创新性强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 | 第53页 |
5.5 加强风险管理 | 第53-54页 |
5.5.1 加强自营业务风险管理 | 第53页 |
5.5.2 重点突出市场风险管理 | 第53-54页 |
5.5.3 做好信用风险管理 | 第54页 |
5.6 合理调整组织结构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