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语言拓扑性的探索及对联系统的建设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1 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第12-13页
        1.2.2 陈寅恪难题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第2章 语言的对称性第16-21页
    2.1 自然界中的对称性第16-17页
        2.1.1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第16-17页
        2.1.2 数学意义第17页
    2.2 语言的对称性第17-21页
        2.2.1 中文的对称性第17-18页
        2.2.2 英文的对称性第18-21页
第3章 拓扑学第21-25页
    3.1 拓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21-22页
    3.2 拓扑的分类第22-25页
第4章 语言的拓扑性第25-33页
    4.1 语言的拓扑性定义第25-26页
    4.2 认知语言学第26-27页
    4.3 拓扑几何原理与语言的开放类和封闭类问题第27页
    4.4 概念隐喻理论中的拓扑原理第27-29页
        4.4.1 隐喻的结构第28页
        4.4.2 隐喻具有认知的功能第28-29页
    4.5 语言的递归性和拓扑性的联系第29-33页
        4.5.1 递归在自然科学中的定义第29-30页
        4.5.2 递归在语言中的运用第30页
        4.5.3 语言递归性中的拓扑性质第30-33页
第5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对联系统的构建第33-51页
    5.1 对联的历史和发展第33页
    5.2 对联的特征第33-34页
    5.3 对联的拓扑性第34-35页
    5.4 对联系统的构建第35页
    5.5 语料库第35-36页
    5.6 语言模型第36-37页
    5.7 seq2seq模型核心算法第37-43页
        5.7.1 人工神经网络第37-38页
        5.7.2 递归神经网络第38-40页
        5.7.3 Seq2Seq模型第40-43页
    5.8 tensorflow第43-44页
    5.9 程序实现第44-51页
结论第51-53页
    总结第51-52页
    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上下文的Android隐私泄露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方位图像三维模型的纹理映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