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相关理论梳理 | 第15-16页 |
1.1.1 权变理论 | 第15-16页 |
1.1.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6页 |
1.1.3 分工经济理论 | 第16页 |
1.2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类型及相互关系 | 第16-20页 |
1.2.1 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2.2 类型划分 | 第17-19页 |
1.2.3 相互关系 | 第19-20页 |
1.3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 | 第20-22页 |
1.3.1 家庭农场 | 第20页 |
1.3.2 农民合作社 | 第20-21页 |
1.3.3 农业企业 | 第21-22页 |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规模经营特征及效果 | 第22-24页 |
1.4.1 农地规模经营特征 | 第22-23页 |
1.4.2 农地规模经营效果 | 第23-24页 |
1.5 小结 | 第24-25页 |
第2章 绪论 | 第25-37页 |
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9页 |
2.1.1 研究背景 | 第25-27页 |
2.1.2 问题的提出 | 第27-28页 |
2.1.3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2.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9-31页 |
2.2.1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2.2.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2.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31-33页 |
2.3.1 研究思路 | 第31-33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2.4 研究区及样点选取 | 第33-37页 |
2.4.1 研究区概况 | 第33-34页 |
2.4.2 研究样点选取 | 第34-37页 |
第3章 研究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特征分析 | 第37-53页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37-41页 |
3.1.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 第37-38页 |
3.1.2 调查组织实施 | 第38-40页 |
3.1.3 调查结果统计 | 第40-41页 |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特征分析 | 第41-49页 |
3.2.1 个体特征 | 第41-47页 |
3.2.2 农地规模经营特征 | 第47-48页 |
3.2.3 产业发展特征 | 第48-49页 |
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部环境分析 | 第49-51页 |
3.3.1 发展机遇 | 第49-50页 |
3.3.2 面临挑战 | 第50-51页 |
3.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农户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获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7页 |
4.1 研究区农地流转特征分析 | 第53-56页 |
4.1.1 流转规模较小,呈现“散点式”分散流转格局 | 第53-54页 |
4.1.2 流转方式以租赁为主,规范性不强 | 第54页 |
4.1.3 土地情结较深,流转的顾虑担心多 | 第54-56页 |
4.2 变量选择及计量模型 | 第56-63页 |
4.2.1 变量选择 | 第56-58页 |
4.2.2 计量模型 | 第58-59页 |
4.2.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9-63页 |
4.3 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4.3.1 模型估计结果 | 第63-64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规模经营综合效应评价 | 第67-92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7-77页 |
5.1.1 选择依据与原则 | 第68页 |
5.1.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68-77页 |
5.2 评价数据及方法模型 | 第77-81页 |
5.2.1 评价数据处理及检验 | 第77-78页 |
5.2.2 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78-81页 |
5.3 效应评价结果分析 | 第81-90页 |
5.3.1 资源整合效应分析 | 第81-83页 |
5.3.2 环境改善效应分析 | 第83-85页 |
5.3.3 产业发展效应分析 | 第85-87页 |
5.3.4 效益提升效应分析 | 第87-89页 |
5.3.5 综合效应分析 | 第89-90页 |
5.4 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发展机制探讨 | 第92-105页 |
6.1 共生关系及分析框架 | 第92-95页 |
6.1.1 共生关系机理 | 第93-95页 |
6.1.2 共生分析框架 | 第95页 |
6.2 共生发展机制构建及分析 | 第95-100页 |
6.2.1 共生发展机制构建 | 第95-97页 |
6.2.2 共生发展机制分析 | 第97-100页 |
6.3 共生案例分析 | 第100-104页 |
6.3.1 邛崃“钟山模式” | 第100-102页 |
6.3.2 崇州“农业共赢制” | 第102-104页 |
6.4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5-10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附件1 农户问卷 | 第119-124页 |
附件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问卷 | 第124-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