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导论 | 第9-19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四)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8页 |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一、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相关概述 | 第19-27页 |
| (一) 中小学教师师徒制 | 第19-20页 |
| (二)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 第20-22页 |
| (三) 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的内涵 | 第22页 |
| (四) 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的特征 | 第22-27页 |
| 二、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的价值显现 | 第27-35页 |
| (一) 促进徒弟教师专业适应与成长 | 第27-29页 |
| (二) 助推师傅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 第29-30页 |
| (三) 形塑师徒教师自然合作文化 | 第30-32页 |
| (四) 实现师徒双方主体间性交往 | 第32-35页 |
| 三、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的现状调查 | 第35-43页 |
| (一) 调查设计 | 第35-36页 |
| (二) 调查结果 | 第36-43页 |
| 四、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43-53页 |
| (一) 师徒制共同愿景价值导向性不强 | 第43-46页 |
| (二) 师徒教师合作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 第46-49页 |
| (三) 师徒制开展缺少必要的保障机制 | 第49-53页 |
| 五、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师徒制的实践策略 | 第53-65页 |
| (一) 师徒教师构建个性化的共同愿景 | 第53-56页 |
| (二) 师徒教师生成融合共同专业情感 | 第56-57页 |
| (三) 多管齐下增强师傅教师引领作用 | 第57-60页 |
| (四) 师徒教师打造自然合作文化平台 | 第60-61页 |
| (五) 学校为师徒共同体提供有力保障 | 第61-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附录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