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钙钛矿太阳电池概述 | 第17-19页 |
1.1.1 钙钛矿材料 | 第17-18页 |
1.1.2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1.2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2.1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 第19-20页 |
1.2.2 介孔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20-22页 |
1.2.3 平板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22-23页 |
1.2.4 其他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 第23-24页 |
1.3 钙钛矿太阳电池面临的问题 | 第24-2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Br和Cl掺杂的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相应平板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26-4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6-28页 |
2.1.2 PbI_2·DMSO复合物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2.1.3 CH_3NH_3I与CH_3NH_3Br混合物的异丙醇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2.1.4 CH_3NH_3I与CH_3NH_3Cl混合物的异丙醇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1.5 平板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装 | 第29-30页 |
2.1.6 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2.2.1 PbI_2·DMSO复合物薄膜的晶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貌 | 第31-34页 |
2.2.2 CH_3NH-3PbI_(3-x)Br_x 和CH_3NH_3PbI_(3-x)Cl_x薄膜的品相、形貌、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化学组成 | 第34-42页 |
2.2.3 平板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42-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高厚度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相应平板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44-58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3.1.1 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3.1.2 PbI_2·DMSO复合物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3.1.3 PbI_2·DMSO复合物薄膜的制备 | 第45-46页 |
3.1.4 CH_3NH_3I与CH_3NH_3Br混合物的异丙醇溶液的配制 | 第46页 |
3.1.5 PbI_2·DMSO复合物薄膜的转化 | 第46页 |
3.1.6 平板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装 | 第46页 |
3.1.7 表征方法 | 第46-4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3.2.1 PbI_2·DMSO复合物薄膜的晶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貌 | 第47-48页 |
3.2.2 CH_3NH_3PbI_(3-x)Br_x薄膜的晶相、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形貌、化学组成 | 第48-55页 |
3.2.3 平板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55-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PbI_2和DMSO的组成与相应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58-69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4.1.1 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4.1.2 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 | 第59页 |
4.1.3 PbI_2·(DMSO)_x复合物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59页 |
4.1.4 CH_3NH_3i与CH_3NH_3Br混合物的异丙醇溶液的配制 | 第59-60页 |
4.1.5 PbI_2·(DMSO)_x复合物薄膜的制备 | 第60页 |
4.1.6 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组装 | 第60页 |
4.1.7 表征方法 | 第6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4.2.1 PbI_2·(DMSO)_x复合物薄膜的晶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貌 | 第60-62页 |
4.2.2 CH_3NH_3PbI_(3-x)Br_x薄膜的晶相、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和表面形貌 | 第62-66页 |
4.2.3 TiO_2纳米棒阵列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66-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