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0页 |
1.2 单索面悬索桥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1.3 单索面悬索桥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4 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单索面悬索桥静力分析 | 第16-35页 |
2.1 悬索桥静力计算理论 | 第16-17页 |
2.1.1 弹性理论 | 第16页 |
2.1.2 挠度理论 | 第16页 |
2.1.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16-17页 |
2.1.4 主缆线形计算理论 | 第17页 |
2.2 单索面悬索桥工程简介 | 第17-18页 |
2.3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18-21页 |
2.3.1 建模参数资料 | 第18-19页 |
2.3.2 缆索系统的模拟 | 第19-20页 |
2.3.3 桥面系的模拟 | 第20页 |
2.3.4 主塔的模拟 | 第20页 |
2.3.5 支座系统及连接方式的模拟 | 第20-21页 |
2.4 单索面悬索桥静力特性分析 | 第21-33页 |
2.4.1 成桥及空缆状态线形 | 第21-22页 |
2.4.2 恒载效应计算分析 | 第22-27页 |
2.4.3 活载作用下静力分析 | 第27-30页 |
2.4.4 温度作用下静力分析 | 第30页 |
2.4.5 风荷载效应计算分析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结构参数对单索面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35-46页 |
3.1 结构几何形态参数 | 第35-39页 |
3.1.1 矢跨比影响分析 | 第35-38页 |
3.1.2 塔柱倾角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2 截面特性参数 | 第39-42页 |
3.2.1 加劲梁抗弯刚度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3.2.2 主缆截面抗拉刚度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3.3 荷载集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单索面悬索桥抗扭性能探究 | 第46-62页 |
4.1 建立三主梁模型 | 第46-47页 |
4.2 布载方案 | 第47页 |
4.3 各工况下加劲梁挠度与支座反力分析 | 第47-51页 |
4.4 边跨连续段对抗扭性能的影响 | 第51-58页 |
4.5 分离式箱梁对抗扭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单索面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62-81页 |
5.1 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理论 | 第62-66页 |
5.1.1 结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和思路 | 第62页 |
5.1.2 结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的特征值求解问题 | 第62-63页 |
5.1.3 结构自由振动频率与振型求解 | 第63-66页 |
5.2 加劲梁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66-71页 |
5.2.1 加劲梁刚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2 恒载集度的影响 | 第68-71页 |
5.3 吊索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5.3.1 斜吊索对数 | 第71-72页 |
5.3.2 吊索刚度 | 第72-73页 |
5.4 主缆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5.4.1 矢跨比 | 第73-74页 |
5.4.2 主缆的抗拉刚度 | 第74页 |
5.5 加劲梁布置方式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74-79页 |
5.5.1 加劲梁边跨连续段长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5.5.2 分离式主梁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76-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