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问题之解决--以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交叉案件为视角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民刑交叉案件处理的基本理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民刑交叉案件处理的不同学说 | 第10-12页 |
一、涉及民刑交叉案件处理的主要学说 | 第10-11页 |
二、对民刑交叉案件处理论争的评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民刑交叉案件的理论定位 | 第12-15页 |
一、民刑交叉抑或民刑竞合 | 第12-14页 |
二、相对意义上的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民刑交叉案件的错位处理及其危害 | 第15-20页 |
第一节 非法占有目的判断的困难性 | 第16-18页 |
一、亦民亦刑: 非法占有目的之系统分析 | 第16-17页 |
二、或民或刑: 非法占有目的之类型化分析 | 第17-18页 |
三、对错位处理的初步意见 | 第18页 |
第二节 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的危害 | 第18-20页 |
一、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18页 |
二、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三、对市场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 第19页 |
四、导致公民法治意识的混乱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的类型化分析 | 第20-33页 |
第一节 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的两种类型 | 第20页 |
第二节 合同诈骗案件的纠纷化处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0-26页 |
一、唯财物论 | 第20-21页 |
二、唯审计论 | 第21-22页 |
三、唯结果论 | 第22-23页 |
四、严格以犯罪构成要件论 | 第23-25页 |
五、便于处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合同纠纷诈骗化处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6-33页 |
一、唯非法占有目的 | 第26页 |
二、忽视当事人主观目的 | 第26-27页 |
三、把民法上的占有解释为刑法上的非法占有 | 第27-28页 |
四、唯履约能力 | 第28-29页 |
五、唯履行行为 | 第29-30页 |
六、唯涉案金额 | 第30-32页 |
七、唯事后态度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的解决路径 | 第33-42页 |
第一节 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问题的立法完善 | 第33-35页 |
一、完善相关民事立法 | 第33-34页 |
二、完善相关刑事立法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民刑交叉案件错位处理问题的司法应对 | 第35-42页 |
一、司法应对的总体要求 | 第35-36页 |
二、司法政策的改进和运用 | 第36-39页 |
三、专门机关的应对完善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