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45页 |
| 1 认知控制概述 | 第11-14页 |
| 1.1 含义 | 第11页 |
| 1.2 双控制理论 | 第11-12页 |
| 1.3 范式 | 第12-14页 |
| 2 青少年认知控制概述 | 第14-23页 |
| 2.1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阶段模式 | 第14-16页 |
| 2.2 青少年认知发展模式的特点 | 第16-17页 |
| 2.3 认知控制能力的核心成分在青少年期的发展 | 第17-19页 |
| 2.4 青少年期大脑的发展 | 第19-20页 |
| 2.5 认知控制的发展研究 | 第20-21页 |
| 2.6 青少年发展的认知神经模型 | 第21-23页 |
| 3 社会奖励概述 | 第23-27页 |
| 3.1 含义 | 第24页 |
| 3.2 社会奖励的理论 | 第24-26页 |
| 3.3 青少年期的社会奖励 | 第26-27页 |
| 3.4 青少年期对社会奖励的神经反馈机制 | 第27页 |
| 4 青少年刺激加工的特点 | 第27-34页 |
| 4.1 青少年刺激动机的概述 | 第27-34页 |
| 5 奖励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 | 第34-39页 |
| 5.1 动机系统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 | 第35页 |
| 5.2 不同奖励加工过程与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关系 | 第35-37页 |
| 5.3 奖惩动机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 | 第37-39页 |
| 6 奖励背景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 第39-45页 |
| 6.1 社会背景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 第40-41页 |
| 6.2 奖励背景对奖励敏感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6.3 同伴在场对奖励价值的影响 | 第42页 |
| 6.4 同伴影响青少年认知决策的神经网络发展模型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45-50页 |
| 7 问题提出 | 第45-48页 |
| 8 研究思路 | 第48-50页 |
| 8.1 研究方案 | 第48页 |
| 8.2 研究意义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50-83页 |
| 研究一 社会奖励效价对青少年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 | 第50-68页 |
| 实验一 | 第50-58页 |
| 实验二 | 第58-67页 |
| 研究一 小结 | 第67-68页 |
| 研究二 奖惩背景因素(同伴在场)如何影响社会奖励调节青少年认知控制权衡策略 | 第68-83页 |
| 实验三 | 第69-74页 |
| 实验四 | 第74-80页 |
| 研究二 小结 | 第80-83页 |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83-88页 |
| 1 奖惩线索对青少年认知控制权衡的机制:动机的调节作用 | 第83-84页 |
| 2 奖惩的背景因素对青少年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机制:社会信息的作用 | 第84-86页 |
| 3 本研究的局限与启示 | 第86-88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