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土壤 | 第16-30页 |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一、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坚实的理论基石 | 第16-21页 |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 | 第21-24页 |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文化土壤 | 第24-30页 |
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第24-26页 |
二、近代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 第26-27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第30-39页 |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35页 |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31-33页 |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特征 | 第35-39页 |
一、科学性 | 第36页 |
二、创新性 | 第36-37页 |
三、人民性 | 第37页 |
四、时代性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在实践中的推进 | 第39-55页 |
第一节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第40-43页 |
一、统筹城乡发展增加人民收入 | 第40-42页 |
二、提升人民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 | 第43-46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43-44页 |
二、强化反腐机制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 第44-45页 |
三、增强人民的法治观念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推动人民群众的文化繁荣发展 | 第46-50页 |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7-48页 |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第48-49页 |
三、丰富人民的日常文化活动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关注社会发展注重民生问题 | 第50-52页 |
一、倾听人民心声落实精准扶贫 | 第50-51页 |
二、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 | 第51-52页 |
第五节 为人民创建宜人的生态环境 | 第52-55页 |
一、加大优化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 | 第53-54页 |
二、向人民推行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55-66页 |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55-60页 |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 | 第55-58页 |
二、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南 | 第58-60页 |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60-66页 |
一、推进新时代下我国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 第60-62页 |
二、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 | 第62-63页 |
三、凝聚人民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