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常用沥青品牌识别及技术性质快速检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石油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1.2.2 光谱技术在沥青材料分析中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研究第17-38页
    2.1 红外光谱技术简介第17-22页
        2.1.1 红外光谱原理第17页
        2.1.2 红外光谱的分类及分区第17-19页
        2.1.3 红外光谱特点第19页
        2.1.4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19-21页
        2.1.5 衰减全反射(ATR)制样技术第21-22页
    2.2 沥青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第22-23页
        2.2.1 沥青样品收集第22页
        2.2.2 沥青样品红外光谱采集第22-23页
    2.3 沥青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第23-24页
    2.4 化学计量学方法概述第24-36页
        2.4.1 沥青红外光谱图谱的预处理第24-30页
        2.4.2 定性分析模式识别方法第30-33页
        2.4.3 定量分析多元校正方法第33-35页
        2.4.4 模型评价指标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常用沥青品牌识别研究第38-55页
    3.1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38-40页
        3.1.1 试验材料第38页
        3.1.2 分析方法第38-40页
    3.2 90号常用沥青品牌识别研究第40-47页
        3.2.1 主成分分析(PCA)定性分析第40-42页
        3.2.2 独立聚类簇(SIMCA)定性分析第42-45页
        3.2.3 未知沥青样品品牌判定第45-47页
    3.3 70号常用沥青品牌识别研究第47-53页
        3.3.1 主成分(PCA)定性分析第48-49页
        3.3.2 独立聚类簇(SIMCA)定性分析第49-52页
        3.3.3 未知沥青样品来源判定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沥青常规指标值快速检测研究第55-75页
    4.1 沥青常规指标技术性质第55-60页
        4.1.1 沥青针入度试验第55-56页
        4.1.2 沥青软化点试验第56-58页
        4.1.3 沥青延度试验第58-59页
        4.1.4 沥青60℃动力粘度试验第59-60页
    4.2 偏最小二乘校正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60-66页
        4.2.1 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的建立第60-65页
        4.2.2 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的验证第65-66页
    4.3 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66-72页
        4.3.1 人工神经网络(ANN)判别模型的建立第66-70页
        4.3.2 人工神经网络(ANN)判别模型的验证第70-72页
    4.4 不同定量分析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沥青流变指标值快速检测研究第75-107页
    5.1 沥青材料流变性能研究第75-76页
    5.2 沥青流变指标技术性质第76-88页
        5.2.1 温度扫描试验第76-79页
        5.2.2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第79-82页
        5.2.3 线性振幅扫描试验(LAS)第82-84页
        5.2.4 频率扫描试验(FS)第84-88页
    5.3 偏最小二乘校正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88-95页
        5.3.1 偏最小二乘(PLS)校正模型的建立第88-94页
        5.3.2 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的验证第94-95页
    5.4 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95-104页
        5.4.1 人工神经网络(ANN)判别模型的建立第95-102页
        5.4.2 人工神经网络(ANN)判别模型的验证第102-104页
    5.5 不同定量分析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第104-105页
    5.6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结论及展望第107-109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07-108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等跨径钢桁梁桥快速建造技术研究
下一篇:钢箱系杆拱组合结构整体顶推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