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综述艾灸养生保健及其禁忌的研究现状 | 第17-36页 |
1 艾灸养生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17-24页 |
1.1 文献研究 | 第17-21页 |
1.2 实验研究 | 第21-23页 |
1.3 临床研究 | 第23-24页 |
2 灸法禁忌误区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2.1 文献研究 | 第25-26页 |
2.2 临床研究 | 第26-27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7-29页 |
3.1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3.2 小结 | 第28-29页 |
4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第二部分 古今艾灸养生定义的考证 | 第36-58页 |
1 现代艾灸养生(保健灸)定义 | 第36-43页 |
1.1 教材中的“艾灸养生”与“保健灸” | 第36-38页 |
1.2 专著中的“艾灸养生”与“保健灸” | 第38-39页 |
1.3 辞书中的“艾灸养生”与“保健灸” | 第39-42页 |
1.4 小结 | 第42-43页 |
2 古代艾灸养生定义 | 第43-51页 |
2.1 古无艾灸养生专篇或专著 | 第43-45页 |
2.2 “逆灸”非古代艾灸养生考辨 | 第45-50页 |
2.3 小结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6页 |
3.1 艾灸养生,实为治病之辅 | 第51-52页 |
3.2 艾主灸百病,实指灸效,非宜百病 | 第52-54页 |
3.3 养生秉中和,无疾勿艾,虚者慎灸 | 第54-56页 |
4 结论 | 第56-58页 |
4.1 艾灸应属临床治疗学范畴,养生当依循灸法宜忌 | 第56页 |
4.2 历代古医书中无艾灸养生之名,但有艾灸防病保健延寿记载 | 第56-58页 |
第三部分 古代艾灸养生记载的研究 | 第58-104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1.1 研究资料 | 第58页 |
1.2 检索文献 | 第58-60页 |
1.3 查阅文献与资料提取 | 第60-61页 |
1.4 统计分析 | 第61页 |
2 统计结果 | 第61-104页 |
2.1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第61-74页 |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 第74-78页 |
2.3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 第78-83页 |
2.4 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 第83-91页 |
2.5 明清时期(1368~1911年) | 第91-104页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104-181页 |
1 艾灸疗法源流发展考 | 第104-112页 |
1.1 灸法起源 | 第104-106页 |
1.2 先秦古籍中灸法文献考辨 | 第106-109页 |
1.3 隋唐时期艾灸兴盛背景分析 | 第109-110页 |
1.4 宋代后灸疗地位下降原因探讨 | 第110-111页 |
1.5 小结 | 第111-112页 |
2 艾灸养生考辨 | 第112-142页 |
2.1 三因制宜施灸 | 第112-117页 |
2.2 辨证论治施灸 | 第117-134页 |
2.3 常见艾灸养生穴位 | 第134-141页 |
2.4 小结 | 第141-142页 |
3 艾灸禁忌考辨 | 第142-165页 |
3.1 禁灸穴 | 第142-153页 |
3.2 禁灸部位 | 第153-154页 |
3.3 禁灸脉证病候 | 第154-162页 |
3.4 艾灸时间气候禁忌 | 第162-165页 |
3.5 小结 | 第165页 |
4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考辨 | 第165-172页 |
4.1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出处考 | 第166-168页 |
4.2 三里灸原为防治“风疾”而设 | 第168-169页 |
4.3 三里灸目的为宣通“五脏六腑之沟渠” | 第169-171页 |
4.4 小结 | 第171-172页 |
5 “灸疮”不宜艾灸养生考辨 | 第172-181页 |
5.1 “灸疮”本义为灸后灼伤疮疡 | 第173-174页 |
5.2 化脓灸特指“发灸疮”法 | 第174-176页 |
5.3 灸疮坏证考辨 | 第176-178页 |
5.4 讨论 | 第178-180页 |
5.5 小结 | 第180-181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181-184页 |
1 对艾灸养生的总体认识 | 第181-182页 |
1.1 对艾灸养生适应证和常见穴位的认识 | 第181页 |
1.2 对艾灸养生禁忌的认识 | 第181-182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价值 | 第182页 |
2.1 对“逆灸”和艾灸养生关系进行考辨 | 第182页 |
2.2 分析艾灸养生宜忌,强调三因制宜、辨证施灸原则 | 第182页 |
2.3 对“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进行考辨 | 第182页 |
2.4 “灸疮”不宜艾灸养生考辨 | 第182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2-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3页 |
致谢 | 第193-194页 |
个人简历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