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

2013年Ms7.0级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各向异性成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26-37页
    1.1 芦山地震及其研究现状第26-28页
    1.2 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精细结构第28-36页
    1.3 本文内容第36-37页
第2章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基本理论第37-45页
    2.1 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第37-40页
        2.1.1 各向异性概述第37页
        2.1.2 各向异性类型第37-40页
    2.2 地震波研究各向异性方法第40-45页
        2.2.1 横波分裂分析第40-41页
        2.2.2 接收函数第41页
        2.2.3 相对延迟时间分析第41页
        2.2.4 走时各向异性研究第41-45页
第3章 芦山地震余震区的横波分裂分析第45-62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第45-52页
        3.2.1 方法概述第45-48页
        3.2.2 互相关法第48-50页
        3.2.3 特征值法第50-52页
        3.2.4 切向能量最小化法第52页
    3.3 数据及分析第52-57页
        3.3.1 数据第52-53页
        3.3.2 横波分裂分析第53页
        3.3.3 “无效的”横波分裂结果第53-57页
    3.4 结果及讨论第57-61页
    3.5 结论第61-62页
第4章 芦山地震余震区的横波分裂各向异性成像第62-72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横波分裂各向异性成像方法第62-63页
    4.3 数据及反演过程第63-67页
    4.4 结果及讨论第67-71页
    4.5 结论第71-72页
第5章 体波走时各向异性成像方法及其在芦山地震余震区的应用第72-96页
    5.1 引言第72-73页
    5.2 体波走时各向异性成像方法第73-78页
        5.2.1 P波走时各向异性成像第73-75页
        5.2.2 S波走时各向异性成像第75-77页
        5.2.3 联合体波走时各向异性成像第77-78页
    5.3 芦山地震余震区的应用第78-95页
        5.3.1 数据第80页
        5.3.2 合成测试第80-87页
        5.3.3 反演过程第87页
        5.3.4 结果及讨论第87-95页
    5.4 结论第95-96页
第6章 总结及展望第96-98页
    6.1 总结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模拟研究
下一篇:水和苯硫酚分子光解动力学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