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基于生态旅游的秦岭北麓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兼容互动研究--以陕西省户县南部山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1.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2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5页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2 研究框架第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第19-27页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形式及衡量指标第19-23页
        2.1.1 生态旅游的概念第19-20页
        2.1.2 生态旅游的特征第20-22页
        2.1.3 生态旅游的形式第22页
        2.1.4 生态旅游发展规模的衡量指标第22-23页
    2.2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衡量指标第23-24页
        2.2.1 环境保护的概念第23页
        2.2.2 环境保护的衡量指标第23-24页
    2.3 农民增收的概念和农民收入的结构第24-25页
        2.3.1 农民增收的概念第24页
        2.3.2 农民收入的分类第24-25页
    2.4 秦岭北麓的范围界定及自然特点第25-27页
        2.4.1 秦岭北麓的范围界定第25页
        2.4.2 秦岭北麓的自然特点第25-27页
第3章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三者互动机理分析第27-37页
    3.1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三者互动机理分析第27-30页
        3.1.1 激励相容理论的基本思想第27页
        3.1.2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分析第27-30页
    3.2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三者互动机理分析第30-33页
        3.2.1 “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介绍第30-31页
        3.2.2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分析第31-33页
    3.3 基于环境承载力理论的三者互动机理分析第33-35页
        3.3.1 环境承载力理论的基本思想第33-34页
        3.3.2 基于环境承载力理论的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陕西户县南部山区生态旅游、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7-53页
    4.1 陕西户县南部山区生态旅游、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概况第37-38页
        4.1.1 生态旅游概况第37页
        4.1.2 农民增收概况第37页
        4.1.3 环境保护概况第37-38页
    4.2 环境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38-42页
        4.2.1 指标处理和数据说明第38-41页
        4.2.2 环境总指标的合成计算思路第41-42页
    4.3 三者关系的皮尔森相关分析第42-44页
        4.3.1 户县生态旅游、农民增收指标数据的说明及标准化第42-43页
        4.3.2 三者皮尔森相关系数第43-44页
    4.4 三者关系的GRANGER因果检验第44-51页
        4.4.1 单位根检验第45-49页
        4.4.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9-51页
    4.5 实证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分析第51-53页
第5章 相关对策建议第53-57页
    5.1 成立独立的生态旅游的管理部门第53-54页
    5.2 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分享问题第54页
    5.3 对生态旅游项目的适度规模给予估算第54-55页
    5.4 尽可能多向农民提供实惠的培训学习机会第55-57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7-59页
    6.1 全文总结第57-58页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蒙沿黄地带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论环境侵权中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