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大尖山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5-17页
        1.3.1 论文主要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分析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边坡失稳机制及可能灾害分析第17-23页
    2.1 边坡应力分布特征第17-18页
    2.2 边坡的变形和破坏形式与影响因素第18-23页
        2.2.1 边坡变形与破坏形式第18-19页
        2.2.2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第19-23页
第三章 大尖山工程地质条件第23-34页
    3.1 大尖山工程概况第23-24页
        3.1.1 边坡所在地概况第23-24页
        3.1.2 大尖山边坡特点第24页
    3.2 大尖山地理特征第24-29页
        3.2.1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边坡岩土体特征第24-29页
    3.3 边坡地质特征第29-34页
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第34-41页
    4.1 定性分析方法第34-35页
        4.1.1 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第34页
        4.1.2 工程类比法第34页
        4.1.3 投影法第34-35页
    4.2 定量分析方法第35-41页
        4.2.1 极限平衡法第35-37页
        4.2.2 有限元软件分析方法第37-41页
第五章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第41-58页
    5.1 危险截面的确定第41-42页
        (1)剖面Ⅰ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1页
        (2)剖面Ⅱ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1-42页
    5.2 迈达斯模型的建立第42-46页
    5.3 模型计算分析第46-51页
        5.3.1 模拟结果第46-50页
        5.3.2 结果分析第50-51页
    5.4 治理设计方案第51-58页
        5.4.1 设计原则与总体思路第51-52页
        5.4.2 本边坡治理难点第52页
        5.4.3 治理设计思路第52-53页
        5.4.4 主要施工工艺第53-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菌发酵豆酱的研究
下一篇:坡缕石络合重金属的超滤处理效果与过程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