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涵义 | 第16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战略联盟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战略联盟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2 战略联盟的类型 | 第22-23页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 知识的本质内涵 | 第24-25页 |
2.3 知识共享的本质内涵 | 第25-26页 |
2.4 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动因 | 第26-29页 |
2.4.1 协同理论视角下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 | 第26-27页 |
2.4.2 知识缺口理论视角下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 | 第27-29页 |
第3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演化博弈行为分析 | 第29-36页 |
3.1 演化博弈理论基础 | 第29页 |
3.2 演化博弈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3.2.1 演化博弈模型假设及构建 | 第29-31页 |
3.2.2 博弈模型求解 | 第31-32页 |
3.3 博弈模型局部稳定性分析 | 第32-36页 |
3.3.1 企业1和企业2局部稳定性分析 | 第32-34页 |
3.3.2 演化系统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36-69页 |
4.1 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 第36-38页 |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与假设 | 第38-43页 |
4.2.1 知识特性因素 | 第38-39页 |
4.2.2 组织主体性因素 | 第39-40页 |
4.2.3 组织知识共享能力因素 | 第40-41页 |
4.2.4 组织环境因素 | 第41-43页 |
4.3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43-54页 |
4.3.1 问卷设计 | 第43-44页 |
4.3.2 各维度变量测量内容 | 第44-45页 |
4.3.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47页 |
4.3.4 数据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7-54页 |
4.4 假设检验 | 第54-67页 |
4.4.1 知识特性因素对组织知识共享效果的结构方程分析 | 第54-57页 |
4.4.2 组织主观性因素对组织知识共享效果的结构方程分析 | 第57-60页 |
4.4.3 组织知识共享能力对组织知识共享效果的结构方程分析 | 第60-63页 |
4.4.4 组织环境因素对组织知识共享效果的结构方程分析 | 第63-66页 |
4.4.5 假设检验小结 | 第66-67页 |
4.5 数据结论分析与讨论 | 第67-69页 |
4.5.1 知识特性因素与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67-68页 |
4.5.2 组织主体性因素与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68页 |
4.5.3 组织知识共享能力因素与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68页 |
4.5.4 组织环境因素与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68-69页 |
第5章 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 第69-73页 |
5.1 强化知识共享主体内在机制 | 第69-70页 |
5.1.1 增强组织间知识共享意愿 | 第69页 |
5.1.2 注重组织声誉的提升 | 第69页 |
5.1.3 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知识学习能力及转化能力 | 第69-70页 |
5.2 完善联盟管理机制 | 第70页 |
5.2.1 建立健全联盟伙伴选择机制 | 第70页 |
5.2.2 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 第70页 |
5.3 加强联盟知识共享平台设施建设 | 第70-71页 |
5.3.1 构建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网络 | 第70页 |
5.3.2 加强联盟知识共享基础设施建设 | 第70-71页 |
5.4 加强组织间信任度,营造良好的联盟文化 | 第71-73页 |
5.4.1 加强战略联盟内组织间沟通与交流,提升组织间信任程度 | 第71页 |
5.4.2 营造合作共赢,互动开放的联盟文化 | 第71-7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73页 |
6.2 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7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