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的历史、进展、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10页 |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 1.3 光学微腔简介 | 第12-13页 | 
| 1.3.1 基本原理 | 第12页 | 
| 1.3.2 光学微腔的分类 | 第12-13页 | 
| 1.4 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OLED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 第16-23页 | 
| 2.1 器件的设计 | 第16-19页 | 
| 2.1.1 阳极金属材料的选取 | 第16页 | 
| 2.1.2 阳极修饰材料的选取 | 第16-17页 | 
| 2.1.3 阴极及阴极修饰材料的选取 | 第17页 | 
| 2.1.4 空穴传输层材料的选取 | 第17-18页 | 
| 2.1.5 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材料的选取 | 第18页 | 
| 2.1.6 增透膜材料的选取 | 第18-19页 | 
|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19页 | 
| 2.3 OLED器件制备的步骤 | 第19-20页 | 
| 2.4 OLED器件的表征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底发光微腔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3-31页 | 
| 3.1 底发光微腔器件的结构 | 第23页 | 
| 3.2 电极影响底发光微腔器件特性的研究 | 第23-26页 | 
| 3.3 出光耦合层影响底发光微腔器件特性的研究 | 第26-30页 | 
| 3.3.1 出光耦合层的厚度对底发光微腔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3.3.2 出光耦合层的折射指数对底发光微腔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28页 | 
| 3.3.3 出光耦合层对底发光微腔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 | 第28-30页 | 
| 3.4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顶发光微腔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1-38页 | 
| 4.1 顶发光微腔器件的优点 | 第31页 | 
| 4.2 顶发光微腔器件的结构及制备 | 第31-32页 | 
| 4.3 电极影响顶发光器件的特性研究 | 第32-34页 | 
| 4.4 出光耦合层对顶发光器件发光效率影响的研究 | 第34-35页 | 
| 4.5 出光耦合层对顶发光器件发光光谱影响的研究 | 第35-37页 | 
| 4.6 结论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倒置OLED阳极修饰作用的研究 | 第38-44页 | 
| 5.1 倒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8-39页 | 
| 5.2 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倒置发光器件影响的研究 | 第39-43页 | 
| 5.2.1 器件结构 | 第39-40页 | 
| 5.2.2 倒置底发光器件的光电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 5.2.3 倒置顶发光器件的光电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 5.3 结论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44-45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0-51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51-52页 |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