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与脾胃的关系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咽喉源性咳嗽的研究概况 | 第14-26页 |
一、西医学对咽喉源性咳嗽的理解 | 第14-17页 |
1 咽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1.1 气道炎症 | 第15页 |
1.2 神经-受体机制 | 第15页 |
1.3 超敏反应 | 第15页 |
2 咽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特点 | 第15-16页 |
2.1 易感人群 | 第15页 |
2.2 临床表现 | 第15-16页 |
2.3 病史 | 第16页 |
2.4 体征 | 第16页 |
2.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第16页 |
3 咽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标准 | 第16页 |
4 咽喉源性咳嗽的治疗 | 第16-17页 |
4.1 抗组胺类药 | 第16-17页 |
4.2 抗生素类药 | 第17页 |
4.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第17页 |
4.4 镇咳药 | 第17页 |
5 小结 | 第17页 |
二、中医学对咽喉源性咳嗽的理解 | 第17-26页 |
1 古代文献对咽喉源性咳嗽的记载 | 第17-18页 |
2 现代中医对咽喉源性咳嗽的研究 | 第18-24页 |
2.1 对象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1.2 收录范围与纳入标准 | 第18-19页 |
2.1.3 证素以及证型的提取 | 第19页 |
2.1.4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2.2 结果 | 第20-24页 |
2.2.1 病因病机 | 第20页 |
2.2.2 治疗方法 | 第20-24页 |
2.2.3 证型分类 | 第24页 |
3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脾胃在咽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中的重要意义 | 第26-33页 |
1 脾胃的重要性 | 第26-28页 |
1.1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 第26页 |
1.2 脾主统血 | 第26页 |
1.3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 第26-27页 |
1.4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 第27页 |
1.5 主身之肌肉 | 第27页 |
1.6 脾藏意,在志为思 | 第27页 |
1.7 脾主为卫 | 第27-28页 |
1.7.1 卫气 | 第27页 |
1.7.2 脾者,谏议之官 | 第27-28页 |
2 脾胃与咽喉源性咳嗽发病的关系 | 第28-32页 |
2.1 咽喉、脾胃解剖相邻 | 第28页 |
2.2 咽喉、脾胃经络相联 | 第28-29页 |
2.3 咽喉、脾胃在五行理论上的联系 | 第29页 |
2.4 咽喉所属之胃肺在生理特性上的联系 | 第29页 |
2.5 咽喉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 | 第29-32页 |
2.5.1 脾气不及,九窍不通 | 第30页 |
2.5.2 脾失健运,水湿停聚 | 第30页 |
2.5.3 脾虚不摄,血溢脉外 | 第30页 |
2.5.4 脾气不及,脉瘲肉萎 | 第30页 |
2.5.5 胃失和降,上逆迫肺 | 第30-31页 |
2.5.6 脾思伤意,四肢不举 | 第31页 |
2.5.7 脾虚不健,失其“谏议”之职 | 第31-32页 |
3 各医家对咽喉源性咳嗽与脾胃关系的认识 | 第32-33页 |
第三部分 导师从脾胃论治咽喉源性咳嗽思想探讨 | 第33-44页 |
1 导师对于咽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 第33-35页 |
1.1 不可单纯敛肺、宣肺 | 第33页 |
1.2 久病及血 | 第33-34页 |
1.3 痰瘀互结 | 第34页 |
1.4 其本在脾胃,治咽喉而不止于咽喉 | 第34页 |
1.5 调理脾胃以安四傍 | 第34-35页 |
2 调理脾胃在防治咽喉源性咳嗽中的指导意义 | 第35-37页 |
2.1 辨证论治,灵活加减,避免正伤 | 第35页 |
2.2 辨病论治 | 第35-36页 |
2.3 预防 | 第36页 |
2.4 善后调护 | 第36-37页 |
3 证型分类 | 第37-38页 |
3.1 脾胃气虚证 | 第37页 |
3.2 脾胃阴虚证 | 第37页 |
3.3 脾胃虚寒证 | 第37页 |
3.4 脾虚湿困证 | 第37-38页 |
3.5 脾不统血证 | 第38页 |
3.6 脾胃湿热证 | 第38页 |
3.7 胃气上逆证 | 第38页 |
3.8 痰气交阻证 | 第38页 |
3.9 痰瘀互结证 | 第38页 |
4 导师治疗咽喉源性咳嗽常用方剂介绍 | 第38-41页 |
4.1 二陈汤 | 第38-39页 |
4.2 温胆汤 | 第39页 |
4.3 六君子汤 | 第39页 |
4.4 补中益气汤 | 第39页 |
4.5 玉屏风散 | 第39-40页 |
4.6 半夏厚朴汤 | 第40页 |
4.7 甘露消毒丹 | 第40页 |
4.8 升降散 | 第40-41页 |
5 导师从脾胃论治咽喉源性咳嗽的临床验案及解析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49-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