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大量进城的农民工,给城市管理带来压力 | 第11页 |
1.1.2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影响社会成果共享 | 第11-12页 |
1.1.3 城市政府破解新二元结构矛盾刻不容缓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基础 | 第15-18页 |
1.4.1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5.2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破解的现状分析 | 第19-32页 |
2.1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产生的背景 | 第19-20页 |
2.1.1 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形成 | 第19页 |
2.1.2“老二元”与“新二元”结构的对比 | 第19-20页 |
2.2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的具体表现 | 第20-24页 |
2.2.1 农民工经济上难以融入 | 第20-21页 |
2.2.2 社会制度排斥农民工城市融入 | 第21-23页 |
2.2.3 农民工文化上难以融入 | 第23页 |
2.2.4 城市管理遭遇巨大挑战 | 第23-24页 |
2.3 国外破解新二元结构矛盾的经验 | 第24-25页 |
2.3.1 欧盟社会融合指标 | 第25页 |
2.3.2 美国将迁移登记与纳税地点相联系 | 第25页 |
2.3.3 日本“户籍簿+ 住民票”双核心 | 第25页 |
2.3.4 拉美国家为“贫民窟”人群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 第25页 |
2.4 我国各大城市破解新二元结构矛盾的经验 | 第25-29页 |
2.4.1 专业机构协调型 | 第25-26页 |
2.4.2“1 +X”型 | 第26-27页 |
2.4.3 大人.机构统筹型 | 第27页 |
2.4.4 居住证及房屋编码型 | 第27-29页 |
2.4.5 治安管理拓展型 | 第29页 |
2.5 城市政府破解新二元结构矛盾应对乏力 | 第29-32页 |
2.5.1 城市政府破解新二元经济矛盾乏力 | 第30页 |
2.5.2 城市政府破解新二元社会矛盾乏力 | 第30-31页 |
2.5.3 城市政府破解新二元文化矛盾乏力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的破解设计 | 第32-41页 |
3.1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破解设计的必要性 | 第32页 |
3.2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破解设计的原则 | 第32页 |
3.3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破解的总体思路 | 第32-33页 |
3.4 城市新二元结构矛盾破解的具体设计 | 第33-41页 |
3.4.1 城市政府对二元结构下经济矛盾的破解 | 第33-36页 |
3.4.2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社会矛盾的破解 | 第36-39页 |
3.4.3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文化矛盾的破解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经济矛盾的破解 | 第41-48页 |
4.1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经济矛盾破解的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4.1.1 人力资本角度,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 第41-42页 |
4.1.2 就业权益角度,农民工遇到一些歧视性政策 | 第42页 |
4.1.3 劳动力市场分割,农民工就业选择范围小 | 第42页 |
4.2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经济矛盾破解的的科学性 | 第42-46页 |
4.2.1 中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4.2.2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分析 | 第44-46页 |
4.3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经济矛盾破解的的适用性 | 第46-48页 |
4.3.1 公平公正的就业选择机会 | 第46页 |
4.3.2 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 第46-47页 |
4.3.3 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 | 第47页 |
4.3.4 构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社会矛盾的破解 | 第48-54页 |
5.1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社会矛盾破解的的必要性 | 第48页 |
5.2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社会矛盾破解的的科学性 | 第48-49页 |
5.2.1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破解新二元结构矛盾奠定了物质基础 | 第48页 |
5.2.2 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为破解新二元结构矛盾提供了制度保障 | 第48页 |
5.2.3 流动人.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其城市融入提供了内在可能性 | 第48-49页 |
5.3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社会矛盾破解的的适用性 | 第49-54页 |
5.3.1 政府主导,多元化主体参与合作 | 第49页 |
5.3.2 引入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 | 第49-54页 |
第六章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文化矛盾的破解 | 第54-58页 |
6.1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文化矛盾破解的的必要性 | 第54页 |
6.2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文化矛盾破解的的科学性 | 第54-56页 |
6.2.1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的法制化程度 | 第54-55页 |
6.2.2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的科学化程度 | 第55-56页 |
6.2.3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程度 | 第56页 |
6.3 城市政府对新二元结构下文化矛盾破解的的适用性 | 第56-58页 |
6.3.1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模式 | 第56-57页 |
6.3.2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