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31页 |
1.1.1 左主干病变概述 | 第10-11页 |
1.1.2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治疗策略选择 | 第11-15页 |
1.1.3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15-16页 |
1.1.4 血管内超声概述 | 第16-17页 |
1.1.5 血管内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1.1.6 血管内超声仪器 | 第18-20页 |
1.1.7 血管内超声伪像 | 第20-21页 |
1.1.8 血管内超声的主要适应证 | 第21页 |
1.1.9 血管内超声的安全性 | 第21-22页 |
1.1.10 血管内超声的局限性 | 第22页 |
1.1.11 血管内超声协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诊断 | 第22-24页 |
1.1.12 血管内超声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 第24-26页 |
1.1.13 血管内超声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 | 第26-27页 |
1.1.14 血管内超声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 第27-29页 |
1.1.15 血管内超声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对比 | 第29-30页 |
1.1.16 血管内超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对比 | 第30-31页 |
1.1.17 问题与展望 | 第3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3-3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2.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33页 |
2.3 仪器及方法 | 第33-35页 |
2.3.1 CAG检查的仪器及方法 | 第33页 |
2.3.2 IVUS检查的仪器及方法 | 第33-34页 |
2.3.3 介入治疗器材 | 第34-35页 |
2.4 操作流程 | 第35-36页 |
2.4.1 术前准备 | 第35页 |
2.4.2 明确病变 | 第35页 |
2.4.3 试验组经IVUS指导行支架置入术 | 第35页 |
2.4.4 对照组经CAG指导行支架置入术 | 第35-36页 |
2.4.5 理想的支架置入术后IVUS诊断标准 | 第36页 |
2.4.6 理想的支架置入术后CAG诊断标准 | 第36页 |
2.5 随访观察指标 | 第36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6-3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7-41页 |
3.1 基线资料 | 第37页 |
3.2 造影结果比较 | 第37-38页 |
3.3 支架置入术前IVUS分析结果与QCA分析结果比较 | 第38-39页 |
3.4 置入支架参数比较 | 第39页 |
3.5 住院期间和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 | 第39-4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1-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