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3 再生稻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4 湖南省再生稻种植概况 | 第16-17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供试材料与地点 | 第17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3 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18-20页 |
2.3.1 生育期记载 | 第18页 |
2.3.2 最高分蘖调查 | 第18页 |
2.3.3 齐穗期干物重及叶面积指数 | 第18-19页 |
2.3.4 成熟期干物重 | 第19页 |
2.3.5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 第19页 |
2.3.6 氮肥利用效率 | 第19-20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3.1 水氮密调控下黄华占产量及产量构成特点 | 第21-25页 |
3.1.1 周年产量及两季产量变化 | 第21-22页 |
3.1.2 头季产量构成 | 第22-23页 |
3.1.3 再生季产量构成 | 第23-25页 |
3.2 水氮密调控下黄华占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特性 | 第25-28页 |
3.2.1 头季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 | 第25-26页 |
3.2.2 再生季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 | 第26页 |
3.2.3 头季干物质生产及其转运率的变化 | 第26-27页 |
3.2.4 再生季干物质生产及其转运率的变化 | 第27-28页 |
3.3 水氮密调控下黄华占再生稻生育期及成穗率特点 | 第28-29页 |
3.3.1 生育期变化 | 第28-29页 |
3.3.2 再生稻最高苗及成穗率 | 第29页 |
3.4 水氮密调控下黄华占再生稻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特点 | 第29-35页 |
3.4.1 头季氮素吸收量 | 第29-30页 |
3.4.2 头季氮收获指数 | 第30-31页 |
3.4.3 头季每生产1000Kg稻谷氮需要量 | 第31页 |
3.4.4 头季氮肥利用率 | 第31-32页 |
3.4.5 头季土壤氮素依存率 | 第32页 |
3.4.6 再生季氮素吸收量 | 第32-33页 |
3.4.7 再生季氮收获指数 | 第33页 |
3.4.8 再生季每生产1000Kg稻谷氮需要量 | 第33-34页 |
3.4.9 再生季氮肥利用率 | 第34页 |
3.4.10 再生季土壤氮素依存率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9页 |
4.1 水氮密调控下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35-37页 |
4.2 节水减N对黄华占再生稻氮素吸收规律的影响 | 第37-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