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烟叶质量概念 | 第8-10页 |
1.2.1 烟叶外观质量 | 第8-9页 |
1.2.2 烟叶的物理特性 | 第9页 |
1.2.3 烟叶的化学成分 | 第9-10页 |
1.2.4 烟叶的感官质量 | 第10页 |
1.3 品种选育依据 | 第10-12页 |
1.3.1 烟叶品质 | 第10-11页 |
1.3.2 经济产量 | 第11页 |
1.3.3 抗逆性 | 第11-12页 |
2 引言 | 第12-1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3.1 烤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性比较试验 | 第1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13页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3页 |
3.2 烤烟品种干物质动态积累试验 | 第13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13页 |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3页 |
3.3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13-14页 |
3.3.1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3.3.2 试验设计 | 第13-14页 |
3.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4页 |
3.4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14-15页 |
3.4.1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3.4.2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3.4.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4-1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5-24页 |
4.1 不同烤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性比较 | 第15-20页 |
4.1.1 各品种生物学性状 | 第15-17页 |
4.1.1.1 各品种的大田生育期 | 第15页 |
4.1.1.2 各品种形态特征及生长势 | 第15-16页 |
4.1.1.3 各品种主要的农艺性状 | 第16-17页 |
4.1.2 各品种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比较 | 第17页 |
4.1.3 各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 第17-18页 |
4.1.4 各品种初烤烟叶的外观质量 | 第18页 |
4.1.5 各品种感官质量评吸比较 | 第18-19页 |
4.1.6 各品种常规化学成分比较 | 第19-20页 |
4.2 不同烤烟品种干物质动态积累差异性比较 | 第20-22页 |
4.2.1 不同品种根部干物质动态积累差异性比较 | 第20页 |
4.2.2 不同品种茎部干物质动态积累差异性比较 | 第20-21页 |
4.2.3 不同品种叶部干物质动态积累差异性比较 | 第21-22页 |
4.3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2页 |
4.3.1 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2页 |
4.3.2 主要农艺性状与产值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2页 |
4.4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2-24页 |
5 结论 | 第24-27页 |
5.1 不同烤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性比较 | 第24-25页 |
5.2 不同品种干物质动态积累差异性比较 | 第25页 |
5.3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5页 |
5.4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ABSTRACT | 第29-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