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 第11-13页 |
1.3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1.3.1 双电层电容 | 第14-15页 |
1.3.2 法拉第赝电容 | 第15-16页 |
1.4 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1 电解液 | 第16页 |
1.4.2 电极材料 | 第16-19页 |
1.4.2.1 碳材料系列 | 第17页 |
1.4.2.2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7-18页 |
1.4.2.3 导电聚合物 | 第18-19页 |
1.5 MoO_3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9-23页 |
1.5.1 MoO_3的介绍 | 第19-20页 |
1.5.2 MoO_3基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23-25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MoO_x/PANI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测试 | 第26-32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 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材料的表征 | 第28-29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8-29页 |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9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9页 |
2.3.5 热重分析(TG) | 第29页 |
2.3.6 氮气吸附脱附实验 | 第29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2页 |
2.4.1 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2.4.2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0页 |
2.4.3 恒流充放电测试(GCD) | 第30-31页 |
2.4.4 交流阻抗测试(EIS) | 第31-32页 |
第三章 MoO_x/PANI纳米管的结构及性能测试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MoO_x/PANI纳米管的表征 | 第33-36页 |
3.3 MoO_x/PANI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40页 |
3.3.1 电压窗.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2 电解液的确定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形貌结构对MoO_x/PANI复合纳米材料电容性能的影响 | 第42-57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MoO_x/PANI的形貌调控及表征 | 第42-46页 |
4.3 形貌对MoO_x/PANI性能的影响 | 第46-52页 |
4.4 MoO_x/PANI纳米管性能的研究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二次掺杂对MoO_x/PANI纳米管电容性能的影响 | 第57-70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MoO_x/PANI纳米管的二次掺杂和表征 | 第57-61页 |
5.3 二次掺杂对MoO_x/PANI纳米管的性能影响 | 第61-66页 |
5.4 0.5mol/LHCl二次掺杂MoO_x/PANI纳米管性能的研究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