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与胶体的协同迁移机制及其模拟预测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选题依据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有机污染物与胶体的协同迁移研究第15-16页
        1.2.2 其他污染物与胶体的协同迁移研究第16页
        1.2.3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转化规律研究第16-18页
    1.3 研究方向第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二章 典型有机污染物和胶体的选取以及胶体的理化性质第21-30页
    2.1 典型有机污染组分的确定第21页
    2.2 苯的简介第21-23页
        2.2.1 苯的物理性质第21-22页
        2.2.2 苯的化学性质第22-23页
        2.2.3 苯对人体的危害第23页
    2.3 苯与胶体共存条件下的理化性质第23-30页
        2.3.1 悬浮液的配置第23页
        2.3.2 胶体的理化性质分析第23-30页
第三章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苯与胶体协同转化规律研究第30-57页
    3.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第30-31页
        3.1.1 实验介质第30页
        3.1.2 实验仪器与实验试剂第30-31页
    3.2 吸附实验第31-51页
        3.2.1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32-51页
    3.3 生物降解实验第51-57页
        3.3.1 实验方法第51-52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52-57页
第四章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苯与胶体协同迁移规律研究第57-71页
    4.1 研究方法第57-60页
        4.1.1 实验材料第57页
        4.1.2 主要仪器与实验装置第57-58页
        4.1.3 动态土柱迁移实验设计第58-6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0-71页
        4.2.1 参数计算第60-63页
        4.2.2 不同pH值条件下苯的迁移规律第63-64页
        4.2.3 不同IS及阳离子类型条件下苯的迁移规律第64-68页
        4.2.4 不同流速条件下苯的迁移规律第68-71页
第五章 “苯—胶体”的迁移模拟研究第71-76页
    5.1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1-72页
    5.2 “苯—胶体”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模拟第72-7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6-79页
    6.1 结论第76-78页
    6.2 建议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花江哈达山—松花湖段表层底泥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第二松花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