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内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农村低保制度绩效运行评估的现实背景 | 第19-29页 |
2.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2.1.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19-22页 |
2.1.2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现状 | 第22-25页 |
2.2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25-29页 |
2.2.1 制度设计方面的因素 | 第26-27页 |
2.2.2 制度执行方面的因素 | 第27-28页 |
2.2.3 制度环境方面的因素 | 第28-29页 |
3 农村低保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5页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与原则 | 第29-30页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第29页 |
3.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3.2 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0-31页 |
3.3 指标体系的解释 | 第31-35页 |
3.3.1 制度设计层面的指标解释 | 第31-32页 |
3.3.2 制度实施层面的指标解释 | 第32-33页 |
3.3.3 制度效果层面的指标解释 | 第33-35页 |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35-50页 |
4.1 指标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 第35-36页 |
4.1.1 样本选择及指标数据的来源 | 第35页 |
4.1.2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5-36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42页 |
4.2.1 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 第36-38页 |
4.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40页 |
4.2.3 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0-41页 |
4.2.4 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4.3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4.3.1 运行成效良好,仍有提升空间 | 第42-45页 |
4.3.2 制度设计层面贡献率最大 | 第45-46页 |
4.3.3 政府投入不足,覆盖率差异显著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 第50-54页 |
5.1 优化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 | 第50-51页 |
5.1.1 完善精准识别机制 | 第50页 |
5.1.2 合理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第50-51页 |
5.2 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效率 | 第51-52页 |
5.2.1 建立多方保障资金筹集机制 | 第51-52页 |
5.2.2 强化制度监督管理机制 | 第52页 |
5.3 建立健全“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的衔接机制 | 第52-54页 |
5.3.1 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紧密衔接 | 第52-53页 |
5.3.2 对象认定和动态管理紧密衔接 | 第53页 |
5.3.3 救助和当地扶贫措施紧密衔接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