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济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1.2.1 理论意义第8-9页
            1.1.2.2 现实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3 研究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研究难题第13-14页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4-20页
    2.1 基本概念第14-17页
        2.1.1 中等职业教育第14-15页
            2.1.1.1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第14-15页
            2.1.1.2 中等职业教育分类第15页
        2.1.2 校企合作第15-17页
            2.1.2.1 校企合作的涵义第15-16页
            2.1.2.2 校企合作的模式第16-17页
    2.2 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第17-18页
        2.2.2 建构主义理论第18-19页
        2.2.3 资源依赖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中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20-24页
    3.1 合作的必要性第20-21页
        3.1.1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第20页
        3.1.2 校企合作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第20-21页
        3.1.3 校企合作是整合职教资源的需要第21页
    3.2 合作的可能性第21-24页
        3.2.1 国家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第21-22页
        3.2.2 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现状需要校企合作第22页
        3.2.3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第22-24页
第4章 济宁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实现形式第24-28页
    4.1 济宁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概况第24页
    4.2 济宁市校企合作的实现形式第24-28页
        4.2.1 订单式人才培养第24-25页
        4.2.2 “2+1”模式第25-26页
        4.2.3 校企双向介入第26-28页
第5章 济宁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8-35页
    5.1 济宁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5.1.1 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第28-29页
        5.1.2 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第29-30页
        5.1.3 中职学生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第30-31页
        5.1.4 校企合作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第31页
    5.2 济宁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5页
        5.2.1 没有建立明确的责任风险规避机制第31-32页
        5.2.2 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缺少利益驱动第32-33页
        5.2.3 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及监管缺失第33-35页
第6章 加强中职校企合作的对策分析第35-43页
    6.1 加强立法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第35-37页
        6.1.1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35-36页
        6.1.2 明确相关权限,加强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第36页
        6.1.3 建立规范的职业资格体系第36-37页
            6.1.3.1 统一标准,保证培训结果统一第36-37页
            6.1.3.2 完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制度第37页
    6.2 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第37-39页
        6.2.1 建立校企合作经费长效投入机制第37-38页
        6.2.2 发挥政府的宣传导向作用第38页
        6.2.3 整合本区域的中职院校,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第38-39页
    6.3 完善中职校企合作的权益保障机制第39-41页
        6.3.1 校企合作中师生权益保障第39-40页
        6.3.2 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权益保障第40-41页
    6.4 协调校企关系以推动二者深度合作第41-43页
        6.4.1 学校和企业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第41页
        6.4.2 校企双方调整各自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注释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7年南宁市国民体质监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职旅游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以大连市L中职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