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形成的依据 | 第10-14页 |
一、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一)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 | 第10-11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邦交思想 | 第11页 |
二、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 第11-14页 |
(一)战后国际局势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12页 |
(二)中日民间友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需求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历程及主要内容 | 第14-20页 |
一、民间往来时期 | 第14-17页 |
(一)民间先行、贸易入手 | 第14-15页 |
(二)民间来往、官方挂钩 | 第15-16页 |
(三)广泛接触、全方位交往 | 第16-17页 |
二、半官半民往来时期 | 第17-18页 |
(一)政治三原则、政经不可分原则 | 第17页 |
(二)中日贸易三原则 | 第17-18页 |
(三)渐进积累方式 | 第18页 |
三、民间外交成果显现时期 | 第18-20页 |
(一)中日贸易四条件 | 第18-19页 |
(二)以官带民、官民并举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特点及地位 | 第20-27页 |
一、周恩来独具特色的对日民间外交思想 | 第20-22页 |
(一)鲜明的政治性 | 第20页 |
(二)深刻的人民性 | 第20-21页 |
(三)多阶层的广泛性 | 第21-22页 |
二、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22-24页 |
(一)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外交理论 | 第22-23页 |
(二)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内涵 | 第23-24页 |
三、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24-27页 |
(一)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 第24-25页 |
(二)奠定了中日民间交往的基础 | 第25-26页 |
(三)为构建和谐世界确立了发展方向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当代发展及启示 | 第27-33页 |
一、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当代发展 | 第27-30页 |
(一)原则性与务实性并举的邓小平对日民间外交思想 | 第27-28页 |
(二)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存的江泽民对日民间外交思想 | 第28-29页 |
(三)创新性与和平性凸显的胡锦涛对日民间外交思想 | 第29-30页 |
二、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启示 | 第30-33页 |
(一)发展民间外交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 | 第30-31页 |
(二)民间外交是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渠道 | 第31-32页 |
(三)民间外交对构建和谐世界意义深远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