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6-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31页 |
1.2.1 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时空变化 | 第21-22页 |
1.2.2 环境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 第22-24页 |
1.2.3 生物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 第24-26页 |
1.2.4 水文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 第26-28页 |
1.2.5 其他影响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 第28-30页 |
1.2.6 研究不足 | 第30-3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31-34页 |
1.3.1 研究设想 | 第31-3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3.3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1.4 研究区概况 | 第34-37页 |
1.4.1 研究样地概况 | 第34-35页 |
1.4.2 气候特征 | 第35-36页 |
1.4.3 水文特征 | 第36页 |
1.4.4 地质与土壤特征 | 第36页 |
1.4.5 植被特征 | 第36-37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37-47页 |
1.5.1 涡度与气象数据的获取 | 第37-38页 |
1.5.2 潮汐数据的获取 | 第38页 |
1.5.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38-39页 |
1.5.3.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8页 |
1.5.3.2 土壤pH值的测定 | 第38-39页 |
1.5.3.3 土壤全盐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1.5.4 植物生理生态观测 | 第39-40页 |
1.5.4.1 植被样品的采集及生物量测定 | 第39页 |
1.5.4.2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 第39-40页 |
1.5.4.3 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获取 | 第40页 |
1.5.5 数据处理 | 第40-4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47-48页 |
第2章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NEE的时间动态 | 第48-60页 |
2.1 引言 | 第4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2.2.1 气象和水文要素 | 第48-51页 |
2.2.2 生物要素 | 第51-52页 |
2.2.3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日变化 | 第52-55页 |
2.2.4 CO_2交换的季节和年际动态 | 第55-57页 |
2.3 讨论 | 第57-59页 |
2.3.1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日尺度的动态变化 | 第57-58页 |
2.3.2 CO_2交换季节和年际尺度的动态变化 | 第58-59页 |
2.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3章 环境因子和生物要素对潮汐盐沼湿地NEE的影响 | 第60-75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9页 |
3.2.1 NE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 | 第60-62页 |
3.2.2 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夜间生态系统呼吸的交互作用 | 第62-64页 |
3.2.3 土壤pH值和盐度对NEE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64-66页 |
3.2.4 NEE对增强性植被指数和生物量的响应 | 第66-69页 |
3.3 讨论 | 第69-74页 |
3.3.1 光合有效辐射对CO_2交换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2 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交互作用对CO_2交换的影响 | 第70-71页 |
3.3.3 土壤理化性状对CO_2交换的影响 | 第71-73页 |
3.3.4 生物要素对CO_2交换的影响 | 第73-74页 |
3.4 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不同水分条件下,太阳辐射对潮汐盐沼湿地NEE的影响 | 第75-84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9页 |
4.2.1 不同土壤水分和阴晴天交互作用对NEE大小的影响 | 第75-76页 |
4.2.2 干旱条件下,阴晴天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76-77页 |
4.2.3 湿润条件下,阴晴天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77-78页 |
4.2.4 干-湿交替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 讨论 | 第79-83页 |
4.3.1 干旱条件下,阴晴天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79-81页 |
4.3.2 湿润条件下,阴晴天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81页 |
4.3.3 干-湿交替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81-83页 |
4.4 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潮汐淹水对盐沼湿地NEE的影响 | 第84-93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5.2.1 潮汐淹水与非淹水阶段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的变化 | 第84-86页 |
5.2.2 潮汐淹水与非淹水阶段昼间NEE光响应的变化 | 第86-87页 |
5.2.3 潮汐淹水与非淹水阶段夜间NEE温度响应的变化 | 第87-88页 |
5.2.4 淹水时长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88-89页 |
5.3 讨论 | 第89-92页 |
5.3.1 潮汐淹水对NEE大小的影响 | 第89-90页 |
5.3.2 潮汐淹水对昼间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90页 |
5.3.3 潮汐淹水对夜间NEE温度响应的影响 | 第90-91页 |
5.3.4 淹水时长对NEE光响应的影响 | 第91-92页 |
5.4 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NEE定量评估 | 第93-102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93-96页 |
6.2.1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生长季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定量评估 | 第93-94页 |
6.2.2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生长季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因素 | 第94-96页 |
6.3 讨论 | 第96-101页 |
6.3.1 不同潮汐湿地NEE的对比 | 第96-97页 |
6.3.2 潮汐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因素 | 第97-101页 |
6.4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7.1.1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NEE的日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 第102页 |
7.1.2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NEE的季节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 第102-103页 |
7.1.3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NEE的年际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 第103页 |
7.1.4 黄河三角洲潮汐盐沼湿地的CO_2源/汇地位的定量评估 | 第103页 |
7.2 创新点 | 第10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