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1、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2、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3、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4、本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一、平等不等同于平等观 | 第13-21页 |
1、平等是一种社会存在 | 第13-19页 |
1.1 平等是以相同性为本质特征的客观状态 | 第13-16页 |
1.2 平等有两副截然相反的面孔——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 | 第16-19页 |
2、平等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 第19-21页 |
2.1 平等观是对平等的认识和反映,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具体性 | 第19-20页 |
2.2 当代社会以资本主义平等观和社会主义平等观为主 | 第20-21页 |
二、平等原则是指达到社会平等的法则 | 第21-29页 |
1、绝对平等原则是指达到社会绝对平等的法则 | 第21-24页 |
1.1 在任何条件下,都给予每个人相同的结果和状态 | 第21-22页 |
1.2 绝对平等原则是一种平均主义原则,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 | 第22-24页 |
2、相对平等原则是指达到社会相对平等的法则 | 第24-29页 |
2.1 在相同付出的前提条件下,给予相同的结果和状态 | 第24-26页 |
2.2 相对平等原则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 第26-29页 |
三、社会各因素在导致社会不平等中的作用 | 第29-36页 |
1、社会各因素在导致不绝对平等中的作用 | 第29-33页 |
1.1 人的差异性和自私性是不绝对平等的起源 | 第30页 |
1.2 外在所有物的有限性和人口的庞大性是不绝对平等的根源 | 第30-32页 |
1.3 制度和规则的不均等性是不绝对平等的基础 | 第32-33页 |
2、社会各因素在导致不相对平等中的作用 | 第33-36页 |
2.1 外在所有物的有限性和人的自私性是不相对平等的起源 | 第33-34页 |
2.2 社会制度的不公平性是不相对平等的根源和基础 | 第34页 |
2.3 世界资源的分散性、人口的庞大性是不相对平等的重要因素 | 第34-36页 |
四、社会平等的践行主要是指相对平等的践行 | 第36-49页 |
1、社会相对平等的践行需要从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 第36-43页 |
1.1 以相对平等原则为基础构建社会制度,是促进相对平等的根本途径 | 第36-38页 |
1.2 废除多重标准的社会规则,是促进平等的最有效手段 | 第38-40页 |
1.3 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外在所有物,是促进相对平等的得力助手 | 第40-41页 |
1.4 合理控制和缩小世界人口的规模,是促进相对平等的重要路径 | 第41-43页 |
2、社会平等的践行,是指相对平等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 第43-49页 |
2.1 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相对平等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 第43-45页 |
2.2 社会平等的应用范围,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 第45-47页 |
2.3 在平等应用范围有限的情况下,财富的再分配应侧重弱者利益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