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分子改造的三分三莨菪碱6β-羟基化酶的功能探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写词表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生物碱概述第11页
    1.2 托品烷生物碱简介第11-13页
        1.2.1 樟柳碱第11-12页
        1.2.2 山莨菪碱第12页
        1.2.3 莨菪碱第12页
        1.2.4 东莨菪碱第12-13页
    1.3 药用植物三分三简介第13页
    1.4 托品烷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第13-15页
    1.5 莨菪碱-6β-羟化酶第15-16页
    1.6 提高托品烷生物碱含量的方法第16-18页
        1.6.1 诱导法第16页
        1.6.2 基因工程方法第16-17页
        1.6.3 调控方转录因子法第17页
        1.6.4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第17-18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0-43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0页
        2.1.2 载体及菌种第20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0-21页
        2.1.4 常用试剂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43页
        2.2.1 快繁三分三无菌苗第22页
        2.2.2 AaH6H和mAaH6H基因的克隆第22-25页
        2.2.3 进化树建立及多重序列比对第25页
        2.2.4 AaH6H亚细胞定位第25-32页
        2.2.5 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2-36页
        2.2.6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第36-37页
        2.2.7 转基因毛状根整合鉴定第37-39页
        2.2.8 转基因三分三毛状根qRT-PCR分析第39-42页
        2.2.9 转基因三分三毛状根的生物碱含量的分析第42-43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43-57页
    3.1 mAaH6H和AaH6H基因的克隆第43页
    3.2 进化树建立及多重序列比对第43-44页
    3.3 莨菪碱-6β-羟化酶同源建模分析第44-45页
    3.4 AaH6H亚细胞定位第45-47页
        3.4.1 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构建第45-46页
        3.4.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46-47页
    3.5 三分三植株各器官RNA提取第47页
    3.6 组织表达谱分析第47-48页
    3.7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48-49页
    3.8 农杆菌C58C1介导的三分三外植体转化及毛状根获得第49-50页
    3.9 mAaH6H和AaH6H转基因三分三毛状根整合鉴定第50-51页
        3.9.1 三分三毛状根基因组DNA提取第50页
        3.9.2 pCAMBIA2300+转基因毛状根的PCR阳性克隆鉴定第50-51页
        3.9.3 pCAMBIA2300+-mAaH6H转基因毛状根的PCR阳性克隆鉴定第51页
        3.9.4 pCAMBIA2300+-AaH6H转基因毛状根的PCR阳性克隆鉴定第51页
    3.10 转基因毛状根的qRT-PCR分析及含量测定第51-56页
        3.10.1 AaH6H和mAaH6H转基因毛状根转录水平检测第51-52页
        3.10.2 AaH6H和mAaH6H转基因毛状根托品烷类生物碱含量测定第52-56页
    3.11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4.1 研究总结第57-58页
    4.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论文及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7页
附件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脑电与眼动的多通道交互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分离自安徽铜陵酸性矿山环境的菌株W-1-2和W-5-3的鉴定和氧化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