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论文

N-乙酰半胱氨酸与抗结核药物协同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第12-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糖尿病与结核共感染第12-15页
        1.1.3 一般前线抗生素治疗结核病的机理与现状第15-17页
        1.1.4 N-乙酰半胱氨酸与结核病的治疗第17-18页
        1.1.5 展望第18-19页
    1.2 潜伏性结核标志性结构肉芽肿的概述第19-20页
    1.3 吞噬溶酶体的形成与结核杆菌的清除第20-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35页
    2.1 主要仪器设备和常用试剂、配制第23-25页
        2.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第23页
        2.1.2 常用试剂及其配置第23-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5页
        2.2.1 Erdman细菌的培养与处理第25-26页
        2.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提取第26页
        2.2.3 细胞与细菌数目计算及感染,铺板,加药第26-27页
        2.2.4 细菌感染后终止实验,上清与细胞裂解物的提取第27-28页
        2.2.5 细菌集落实验第28页
        2.2.6 BCA法测总蛋白浓度第28-29页
        2.2.7 细胞裂解物及健康人、二型糖尿病人血浆、红细胞谷胱甘肽的测定第29-31页
        2.2.8 TBARS试剂盒测定细胞裂解物及血浆、红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第31-32页
        2.2.9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细胞培养上清及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第32-33页
        2.2.10 苏木精-伊红快染试剂鉴定肉芽肿的形态大小第33-34页
        2.2.11 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法测定吞噬-溶酶体的形成第34页
        2.2.12 结果比较与统计分析第34-35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35-58页
    3.1 各药物处理组对Erdman菌株直接杀菌效果的检测第35-37页
        3.1.1 未加药物空白对照细菌集落计数第35页
        3.1.2 NAC处理组细菌集落计数第35-36页
        3.1.3 NAC联合一线抗生素组细菌集落计数第36-37页
    3.2 健康人肉芽肿模型的建立第37-47页
        3.2.1 苏木精-伊红染色肉芽肿形态的鉴定第37页
        3.2.2 肉芽肿内细菌存活与吞噬溶酶体形成的关系第37-43页
        3.2.3 与胞内菌控制相关的细胞因子的释放第43-46页
        3.2.4 肉芽肿内谷胱甘肽水平的测定第46-47页
    3.3 健康人与二型糖尿病人基线免疫水平的分析与比较第47-48页
        3.3.1 与胞内菌控制相关细胞因子在健康人与二型糖尿病人血浆中基线水平第47页
        3.3.2 谷胱甘肽与丙二醛在健康人与二型糖尿病人红细胞中基线水平第47-48页
    3.4 二型糖尿病人肉芽肿模型的建立第48-58页
        3.4.1 苏木精-伊红染色肉芽肿形态的鉴定第48-49页
        3.4.2 肉芽肿内细菌存活与吞噬溶酶体形成的关系第49-53页
        3.4.3 与胞内菌控制相关的细胞因子的释放第53-54页
        3.4.4 二型糖尿病人群肉芽肿相关因子水平与健康人群的比较第54-58页
第4章 讨论第58-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苯酞联合鸡尾酒疗法治疗线粒体病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雄激素对高尿酸血症大鼠骨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