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概念拓展后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2页
    第三节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创新点第12-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计算机软件概念的拓展第14-30页
    第一节 导致计算机软件概念拓展的原因第14-17页
        一、带宽和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高第14-15页
        二、数据集中存储和处理速度的大幅度提高第15-16页
        三、终端多样化发展第16-17页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概念拓展的具体表现第17-20页
        一、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多样化第17-18页
        二、计算机软件服务模式的发展第18-19页
        三、计算机软件的盈利模式变革第19-20页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概念拓展后产生的突出问题第20-26页
        一、计算机软件“算法”的保护缺位第20-24页
        二、不同终端间相似用户界面侵权问题第24-25页
        三、计算机软件服务模式变革后的保护问题第25-26页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概念拓展背景下我国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检讨第26-30页
        一、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失衡第26-27页
        二、专利保护制度的限制第27-29页
        三、计算机软件惩罚性侵权损害赔偿的不明确第29-30页
第三章 概念拓展后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分析第30-41页
    第一节 概念拓展后的计算机软件立法进程考察第30-36页
        一、美国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态度变迁第30-32页
        二、日本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第32-34页
        三、我国新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对比分析第34-36页
    第二节 概念拓展后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经济分析第36-40页
        一、以著作权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经济分析第37-38页
        二、以专利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经济分析第38-39页
        三、以商业秘密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经济分析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概念拓展后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完善第41-48页
    第一节 概念拓展后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立场第41-43页
        一、实现公平和激励的知识产权制度宗旨第41页
        二、对计算机软件的整体保护态度第41-43页
    第二节 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的若干构想第43-48页
        一、计算机软件算法的专利保护第43-44页
        二、计算机软件用户界面的作品定性第44-45页
        三、计算机软件保护期限的缩短和专利审查的严格化第45-47页
        四、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标恶意异议的规制
下一篇:论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