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新风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来源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目的第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6 论文主要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2.1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发展过程第13-14页
    2.2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分类与工作原理第14-15页
        2.2.1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分类第14页
        2.2.2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2.3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评价方法第15-18页
        2.3.1 换热效率第15-16页
        2.3.2 能量收益法第16-17页
        2.3.3 压降与额定风量第17页
        2.3.4 新风热回收系统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2.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2.4.1.1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理论研究第18-19页
            2.4.1.2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实验研究第19页
            2.4.1.3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9-20页
        2.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2.4.2.1 实验实测研究第20页
            2.4.2.2 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研究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实验研究第23-39页
    3.1 实验对象第23-26页
    3.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3.2.1 实验目的第26页
        3.2.2 实验原理第26页
        3.2.3 实验所需测量数据第26-27页
        3.2.4 实验步骤第27-28页
    3.3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3.4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第29-32页
        3.4.1 过渡季节机械通风全新风双向流工况第29页
        3.4.2 梅雨季节空调除湿+机械通风全新风双向流工况第29-30页
        3.4.3 夏季空调+机械通风全新风双向流工况第30-31页
        3.4.4 冬季空调+机械通风全新风双向流工况第31-32页
    3.5 换热效率计算分析第32-37页
        3.5.1 数学理论模型第32-35页
        3.5.2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比对第35-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新风热回收系统的数值模拟第39-53页
    4.1 新风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的模拟第39-44页
        4.1.1 研究对象第39-40页
        4.1.2 模型建立第40-41页
        4.1.3 模拟结果分析第41-44页
            4.1.3.1 实验与模拟值比对第41-42页
            4.1.3.2 夏季空调能耗模拟结果第42-43页
            4.1.3.3 冬季空调能耗模拟结果第43页
            4.1.3.4 全年空调能耗模拟结果第43-44页
    4.2 新风热回收系统在我国典型气候区的适用性第44-51页
        4.2.1 新风热回收系统在全国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节能情况第44-48页
            4.2.1.1 典型气候城市选取及其气候特点第44-45页
            4.2.1.2 节能情况结果分析第45-48页
        4.2.2 新风热回收系统在典型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第48-51页
            4.2.2.1 最小经济焓差第48页
            4.2.2.2 新风热回收系统在典型气候区的适用时间第48-51页
    4.4 本章结论第51-5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分析第53-56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53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53-54页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7-59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59-61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GSY大楼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原型理论的高句丽宫殿建筑演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