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新京派文学”与京味文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京派文学"的起源第11-16页
     ·京派文学早期的酝酿与萌动第11-14页
     ·京派文学发展的成熟期第14-16页
   ·"新京派"的由来及其发展第16-19页
     ·八十年代的新京派创作与研究第16-17页
     ·九十年代关于"京味"的讨论第17-18页
     ·王朔给京味文学研究带来的新变第18-19页
   ·"新京派"文学在韩国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第2章 "新京派"文学:京味文化的一种表征第21-28页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第21-22页
   ·"京派"文学对现代京味文化的建构第22-24页
     ·老舍对"京派"文学的特殊意义第22-23页
     ·"新京派"文学作家对京味文化的建构第23-24页
   ·"新京派"文学对京味文化的解构与重建第24-28页
     ·"新京派"文学对"京派"文学的继承第24-26页
     ·"新京派"作家对京味文化的解构第26-28页
第3章 "新京派"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第28-41页
   ·对"京城人"生存状态和文化品格的关注第28-31页
   ·以北京方言为中心的语体选择第31-34页
   ·喜剧与悲剧的交替演绎第34-37页
   ·小说与影视的互文性第37-41页
第4章 "新京派"文学对"京城"文化的演绎第41-50页
   ·家的想象第41-43页
   ·束缚与反叛第43-44页
   ·失落与怀恋第44-46页
   ·成长与记忆第46-50页
第5章 "新京派"文学对新市民形象的塑造第50-60页
   ·"老北京人"形象系列第50-53页
   ·"新北京人"形象系列第53-60页
第6章 "新京派"作家各具特色的文学形态第60-92页
   ·以邓友梅为代表的"市井文学"第60-67页
     ·"新京派"与"市井文学"第60-61页
     ·邓友梅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第61-64页
     ·市井风情画的"京味"文化元素第64-67页
   ·以王朔为代表的"痞子文学"第67-78页
     ·调侃权威的文化价值取向第68-70页
     ·"顽主""痞子"形象的创构第70-75页
     ·戏仿和嘲谑的艺术手法第75-78页
   ·以刘恒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第78-84页
     ·刘恒与"新写实主义"文学潮第78-80页
     ·平民立场的"畸人畸事"叙述第80-82页
     ·贫嘴:对现实境况的夸张与超越第82-84页
   ·以石康为代表的"成长主题"小说(电视剧)第84-92页
     ·石康对"成长主题"的开掘第84-86页
     ·"奋青"形象系列塑造第86-88页
     ·"侃"和"损"的语言特色第88-92页
结束语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孟子文艺思想研究
下一篇: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塞缪尔·贝克特戏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