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基于双极性主体结构的高效磷光OLED器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前言第8-12页
        1.1.1 有机电致发光的历史和研究进展第9-10页
        1.1.2 有机电致发光的产业化以及发展前景第10-12页
        1.1.3 OLED器件的发光机理第12页
    1.2 OLED器件的制备和表征第12-14页
        1.2.1 溶液法制备有机小分子薄膜第12-13页
        1.2.2 功能层和电极的制备第13页
        1.2.3 OLED器件的性能参数第13-14页
    1.3 功能层材料第14-16页
        1.3.1 空穴传输/注入材料第14-15页
        1.3.2 电子传输/注入材料第15页
        1.3.3 磷光小分子材料第15-16页
        1.3.4 磷光主体材料第16页
    1.4 溶液方法制备混合主体磷光小分子OLED器件第16-18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8-20页
第二章 混合主体的单发光层红色磷光OLED器件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1-23页
        2.2.1 试剂和材料第21页
        2.2.2 器件制备第21-23页
        2.2.3 器件性能测试第23页
    2.3 单主体红色磷光OLED器件第23-25页
    2.4 双主体红色磷光OLED器件第25-31页
        2.4.1 混合主体的不同比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25-28页
        2.4.2 混合主体对空穴和电子传输影响分析第28-29页
        2.4.3 混合主体对发光层表面形貌影响分析第29-30页
        2.4.4 混合主体对发光光谱影响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三主体的绿色、蓝色、深蓝色、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32-47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三主体掺杂蓝色、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33-42页
        3.2.1 本章所用材料第33-34页
        3.2.2 染料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34页
        3.2.3 混合主体的不同比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3.2.4 混合主体对空穴和电子传输影响第36-37页
        3.2.5 混合主体对发光层表面形貌影响第37-38页
        3.2.6 基于三主体的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38-42页
    3.3 基于三主体掺杂深蓝色、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42-43页
    3.4 基于三主体掺杂绿色磷光OLED器件第43-45页
        3.4.1 电子传输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2 染料掺杂浓度对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5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DNCzPO混合主体的蓝色、深蓝色、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47-56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基于DNCzPO混合主体的蓝色、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47-53页
        4.2.1 试剂和材料第47-48页
        4.2.2 混合主体的不同比例对蓝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4.2.3 混合主体对发光层表面形貌影响第50-51页
        4.2.4 基于DNCzPO混合主体的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51-53页
    4.3 基于DNCzPO的混合主体深蓝色、白色磷光OLED器件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4-6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u波段车载相控阵“动中通”的若干关键微波部件研究
下一篇:基于倒置变换器的柔性共面波导微波滤波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