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PVA纤维增强混凝土小跨高比连梁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研究背景第9页
    1.2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剪力墙连梁的受力与变形特点第9-11页
        1.2.2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纤维混凝土第13-14页
        1.3.1 纤维混凝土概述第13页
        1.3.2 钢纤维混凝土第13-14页
        1.3.3 合成纤维混凝土第14页
    1.4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第14-15页
        1.4.1 复合材料力学理论第15页
        1.4.2 纤维间距理论第15页
    1.5 钢筋高性能混凝土连梁的研究第15-16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连梁抗剪理论介绍第18-26页
    2.1 各国规范有关连梁的计算方法第18-21页
        2.1.1 普通钢筋混凝土连梁的计算方法第18-20页
        2.1.2 交叉配筋连梁的计算方法第20页
        2.1.3 各国规范关于连梁斜截面承载力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第20-21页
    2.2 几种连梁的抗剪理论第21-25页
        2.2.1 龚炳年—方鄂华公式第21-22页
        2.2.2 软化桁架模型公式第22页
        2.2.3 超静定拉压杆模型第22-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试件的设计与试验方法第26-36页
    3.1 试件的设计第26-31页
        3.1.1 试验材料第26-29页
        3.1.2 配合比第29-30页
        3.1.3 试件设计方案第30-31页
    3.2 试验方法第31-35页
        3.2.1 试验加载装置第31-32页
        3.2.2 试验加载制度第32-33页
        3.2.3 试验测点布置与测量方法第33-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分析第36-47页
    4.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36-37页
    4.2 荷载-位移滞回特性第37-38页
    4.3 延性性能和承载能力第38-39页
    4.4 耗能能力第39-41页
    4.5 连梁强度退化特征第41-43页
    4.6 连梁刚度退化特征第43-46页
    4.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第47-64页
    5.1 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第47-51页
        5.1.1 我国规范钢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分析第47页
        5.1.2 普通混凝土连梁承载力统计分析第47-49页
        5.1.3 纤维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第49-51页
    5.2 纤维增强混凝土交叉斜筋连梁拉压杆模型的建立第51-59页
        5.2.1 纤维增强混凝土交叉斜筋连梁抗剪机理的分析第52页
        5.2.2 拉压杆模型的基本假定第52-53页
        5.2.3 拉压杆模型方程的建立第53-55页
        5.2.4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55-57页
        5.2.5 拉压杆模型的计算步骤第57-58页
        5.2.6 拉压杆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第58-59页
    5.3 纤维增强混凝土交叉斜筋连梁抗剪承载力公式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地区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简化方法探讨
下一篇:带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及抗侧向冲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