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Summary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1.4.1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1.4.2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展现他们的故事及故事背后的真相——实践探索发现和分析 | 第18-30页 |
2.1 G市社会福利院简介 | 第19页 |
2.2 福利院内社会工作园区供养老人情况 | 第19-20页 |
2.3 供养老人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2.3.1 孤立无法交流 | 第21-24页 |
2.3.2 情感无以寄托 | 第24-26页 |
2.3.3 需求无处表达 | 第26-28页 |
2.5 微观层面——供养老人自身原因 | 第28页 |
2.5.1 供养老人存在刻板印象 | 第28页 |
2.5.2 部分供养老人存在过强的自尊 | 第28页 |
2.5.3 部分供养老人存在不良行为 | 第28页 |
2.6 中观层面——机构方面原因 | 第28-29页 |
2.6.1 机构领导层面原因 | 第28-29页 |
2.6.2 机构社会工作层面原因 | 第29页 |
2.7 宏观层面——政府部门方面原因 | 第29-30页 |
2.7.1 政府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 | 第29-30页 |
第3章 故事可否改变——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和实务呈现 | 第30-59页 |
3.1 供养老人存在的特殊优势:自我价值的寻求 | 第30-32页 |
3.2 社会工作介入的空间和必要性 | 第32-33页 |
3.3 服务切入点的找寻 | 第33-34页 |
3.4 小组总体计划 | 第34-41页 |
3.5 第一次小组活动:相见欢 | 第41-44页 |
3.5.1 活动效果 | 第42-44页 |
3.5.2 组员表现 | 第44页 |
3.6 第二次小组活动:欣赏人生风景,感受现实生活 | 第44-49页 |
3.6.1 活动效果 | 第47-48页 |
3.6.2 组员表现 | 第48-49页 |
3.7 第三次小组活动:快乐夕阳 | 第49-52页 |
3.7.1 活动效果 | 第51-52页 |
3.7.2 组员表现 | 第52页 |
3.8 第四次小组活动:慢慢说再见 | 第52-55页 |
3.8.1 活动效果 | 第54页 |
3.8.2 组员表现 | 第54-55页 |
3.9 小组总结评估 | 第55-59页 |
3.9.1 总结 | 第55-56页 |
3.9.2 评估 | 第56-59页 |
第4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