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药用辅料的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2.药用辅料的表征研究 | 第14页 |
3.辅料的配伍变化 | 第14-16页 |
3.1 辅料与辅料的配伍变化 | 第14-15页 |
3.2 药物与辅料的配伍变化 | 第15-16页 |
4.缓释制剂释药机制的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4.1 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 第16页 |
4.2 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4.3 中药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辅料Ⅰ改良前后性质的研究 | 第19-22页 |
1.实验材料 | 第19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2.外观性状 | 第19页 |
3.影响制剂性能试验 | 第19-20页 |
3.1 膨胀度的测定 | 第19-20页 |
3.2 黏度的测定 | 第20页 |
4 辅料Ⅰ改良前后空白片拟溶出过程形态变化研究 | 第20-21页 |
5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改良辅料Ⅰ直链、支链多糖的含量研究 | 第22-2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22页 |
2 方法学考察 | 第22-25页 |
2.1 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 测定波长及参比波长的选择 | 第23页 |
2.3 线性关系考察 | 第23-24页 |
2.4 精密度试验 | 第24-25页 |
2.5 加样回收试验 | 第25页 |
3.双波长法测定改良辅料Ⅰ直、支链多糖 | 第25-26页 |
3.1 样品测定及结果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3.2 样品中直链、支链多糖测定结果 | 第26页 |
4.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改良辅料Ⅰ与其他辅料的配伍研究 | 第27-3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27-28页 |
2.改良辅料Ⅰ与糊精配伍研究 | 第28-31页 |
2.1 空白片拟溶出过程片剂形态变化研究 | 第28-30页 |
2.2 混合辅料黏度的研究 | 第30页 |
2.3 溶蚀率的测定及溶蚀率与黏度关系的研究 | 第30-31页 |
3 改良辅料Ⅰ与不同填充剂配伍研究 | 第31-33页 |
3.1 空白片拟溶出过程片剂形态变化研究 | 第31-32页 |
3.2 混合辅料黏度的研究 | 第32页 |
3.3 溶蚀率的测定及溶蚀率与黏度关系的研究 | 第32-33页 |
4. 改良辅料Ⅰ与HPMC的配伍研究 | 第33-35页 |
4.1HPMC规格对空白片溶散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 用量对空白片溶散时间的影响 | 第34页 |
4.3 填充剂对空白片溶散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混合辅料黏度的研究 | 第35页 |
5 空白片溶蚀率的比较研究 | 第35-36页 |
6 小结 | 第36页 |
第五章 改良辅料Ⅰ喘平缓释片的研究 | 第36-5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37页 |
2 麻黄碱、伪麻黄碱与东莨菪碱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37-38页 |
2.2 溶液制备 | 第38页 |
3 喘平缓释片的制备及溶出变化研究 | 第38-40页 |
3.1 改良辅料Ⅰ喘平缓释片的溶出变化研究 | 第38-39页 |
3.2 改良辅料Ⅰ与HPMC配伍制备的喘平缓释片的研究 | 第39-40页 |
4.高效液相法研究含改良辅料Ⅰ喘平缓释片释放度 | 第40-50页 |
4.1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与均衡释放性评价研究 | 第40页 |
4.2 不同改良辅料Ⅰ用量喘平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 第40-43页 |
4.3 不同填充剂喘平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 第43-46页 |
4.4 处方A释药过程中动力学方程拟合 | 第46-47页 |
4.5 不同改良辅料Ⅰ用量喘平缓释片溶蚀率与释放度的关系研究 | 第47-49页 |
4.6 不同填充剂喘平缓释片溶蚀率与释放度的关系研究 | 第49-50页 |
5 改良辅料Ⅰ与HPMC配伍后喘平缓释片释放度的研究 | 第50-55页 |
5.1 不同HPMC规格喘平缓释片释放度的研究 | 第50-52页 |
5.2 不同辅料用量喘平缓释片释放度的研究 | 第52-53页 |
5.3 不同填充剂喘平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 第53-55页 |
6 处方B释药过程中动力学方程拟合 | 第55-56页 |
7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改良辅料Ⅰ及喘平缓释片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57-6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7-58页 |
1.1 仪器 | 第57-58页 |
1.2 试药 | 第58页 |
2.改良辅料Ⅰ影响因素试验 | 第58-62页 |
2.1 高温试验 | 第58-59页 |
2.2 高湿度试验 | 第59页 |
2.3 光照试验 | 第59-60页 |
2.4 低温试验 | 第60-62页 |
3.改良辅料Ⅰ加速稳定性研究 | 第62-63页 |
4 喘平缓释片影响因素试验 | 第63-67页 |
4.1 高温试验 | 第64页 |
4.2 高湿度试验 | 第64页 |
4.3 光照试验 | 第64-65页 |
4.4 低温试验 | 第65-66页 |
4.5 喘平缓释片加速稳定性研究 | 第66-67页 |
6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2页 |
1.总结 | 第68-71页 |
1.1 改良辅料Ⅰ质量方面的研究 | 第69页 |
1.2 改良辅料Ⅰ缓释作用的研究 | 第69-71页 |
2、创新之处 | 第71页 |
3、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