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MBR+蠕虫床污泥减量效能及膜污染控制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6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 污泥与污泥减量技术概述第15-24页
        1.2.1. 城市污水污泥的来源、性质及其危害第15-18页
        1.2.2.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第18-19页
        1.2.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第19-24页
    1.3. MBR污水处理工艺概述第24-27页
        1.3.1. M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优势第24-25页
        1.3.2. M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瓶颈第25-27页
    1.4. 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第27-34页
        1.4.1. 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1.4.2. 典型的生物捕食污泥减量工艺第29-33页
        1.4.3. 目前发展趋势及存在的瓶颈问题第33-34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2章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36-51页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36-37页
        2.1.1. 试验材料第36-37页
        2.1.2. 主要的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7页
    2.2. 实验装置的构成及主要运行参数第37-40页
        2.2.1. MBR系统第37-38页
        2.2.2. 蠕虫床第38-39页
        2.2.3.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第39-40页
    2.3. 实验过程第40-45页
        2.3.1. 蠕虫床优化运行研究第40-43页
        2.3.2.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长期运行研究第43-45页
    2.4. 分析测试方法第45-51页
        2.4.1. 常规测试项目及方法第45-46页
        2.4.2. 污泥性质分析方法第46-49页
        2.4.3. 膜上污染物分析方法第49-51页
第3章 蠕虫床污泥减量工艺优化运行研究第51-70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蠕虫床运行参数优化第51-59页
        3.2.1. 扰动频率对蠕虫的污泥减量效果和负载密度的影响第51-53页
        3.2.2. 溶解氧和初始污泥浓度对污泥减量效果和蠕虫固着状态影响第53-58页
        3.2.3. 污泥停留时间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第58-59页
    3.3. 蠕虫床连续运行研究第59-63页
        3.3.1. 连续运行下的污泥减量效果第59-60页
        3.3.2. 连续运行下蠕虫床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第60-62页
        3.3.3. 对污泥混合液中水质的影响第62-63页
    3.4. 蠕虫床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第63-68页
        3.4.1. 长期运行过程中蠕虫床内污泥减量和反硝化脱氮效果第63-64页
        3.4.2. 蠕虫床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第64-66页
        3.4.3. 蠕虫床中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成因分析第66-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运行研究第70-90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的污水处理效果第70-74页
        4.2.1. 组合工艺的COD处理效果第70-72页
        4.2.2. 组合工艺的氨氮处理效果第72-73页
        4.2.3. 组合工艺物料平衡分析第73-74页
    4.3.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的污泥减量效能第74-81页
        4.3.1. 组合工艺运行过程中的污泥产率分析第74-77页
        4.3.2. 组合工艺的污泥减量效能分析第77-79页
        4.3.3. 组合工艺中污泥的沉降性能与过滤性能分析第79-81页
    4.4.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的膜污染状况第81-88页
        4.4.1. MBR过膜压力增长情况分析第81-82页
        4.4.2. 膜污染阻力分析第82-84页
        4.4.3. 膜表面污染物累积情况分析第84-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MBR+蠕虫床组合工艺膜污染控制机制第90-111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组合工艺对溶解性和胶体性有机膜污染物的削减与改性第90-96页
        5.2.1. 组合工艺对溶解性和胶体性有机膜污染物含量和粒径的影响第90-93页
        5.2.2. 组合工艺对SMP含量、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第93-96页
    5.3. 组合工艺对污泥EPS的削减与改性第96-100页
        5.3.1. 组合工艺中蠕虫床对污泥EPS的长期影响第96-98页
        5.3.2. 组合工艺对污泥EPS的总量削减与组成改良作用第98-100页
    5.4. 组合工艺对丝状菌的抑制作用第100-102页
    5.5. 组合工艺对污泥絮体形态学的改良作用第102-107页
        5.5.1. 组合工艺对污泥絮体粒径大小的影响第102-104页
        5.5.2. 组合工艺对污泥絮体粒径均匀性的影响第104-106页
        5.5.3. 组合工艺对污泥絮体外形的影响第106-107页
    5.6. 组合工艺对污泥表面特性的改良作用第107-110页
    5.7.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结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29-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个人简历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硫电池硫基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研究
下一篇:地肤子皂苷对HepG2人肝癌细胞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