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34页 |
1.1 龙须菜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1.1 分类地位与形态 | 第15-16页 |
1.1.2 生活史和繁殖方式 | 第16-18页 |
1.2 大型海藻对 UV-B 辐射的响应研究进展 | 第18-34页 |
1.2.1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18-29页 |
1.2.1.1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分子水平的影响 | 第19-23页 |
1.2.1.2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23页 |
1.2.1.3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 | 第23-25页 |
1.2.1.4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25-26页 |
1.2.1.5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早期发育的影响 | 第26-27页 |
1.2.1.6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生殖的影响 | 第27页 |
1.2.1.7 UV-B 辐射对大型海藻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27-29页 |
1.2.2 大型海藻对 UV-B 辐射的响应 | 第29-34页 |
1.2.2.1 躲避 | 第29-30页 |
1.2.2.2 物理保护 | 第30页 |
1.2.2.3 生理驯化 | 第30页 |
1.2.2.4 抗氧化保护 | 第30-31页 |
1.2.2.5 光保护物质 | 第31-33页 |
1.2.2.6 DNA 修复 | 第33页 |
1.2.2.7 蛋白质的重新合成 | 第33-34页 |
2 龙须菜生活史不同发育时期对 UV-B 辐射的敏感性研究 | 第34-4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2.1.1 藻类材料 | 第35页 |
2.1.2 培养条件 | 第35页 |
2.1.3 孢子的收集 | 第35页 |
2.1.4 UV-B 辐射体系 | 第35-36页 |
2.1.5 急性毒性实验 | 第36页 |
2.1.6 藻红蛋白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2.1.7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2.2.1 龙须菜的孢子放散和发育过程 | 第37-38页 |
2.2.2 24 h UV-B 急性毒性胁迫对果孢子和四分孢子附着率的影响 | 第38页 |
2.2.3 96 h UV-B 急性毒性胁迫对分裂期和盘状体期果孢子及四分孢子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4 96 h UV-B 急性毒性胁迫对龙须菜幼体的影响 | 第39页 |
2.2.5 96 h UV-B 急性毒性胁迫对龙须菜成体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 讨论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3 UV-B 辐射对龙须菜发育历程的影响 | 第43-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3.1.1 藻类材料 | 第44页 |
3.1.2 培养条件 | 第44页 |
3.1.3 孢子的收集 | 第44页 |
3.1.4 UV-B 辐射体系 | 第44页 |
3.1.5 发育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3.1.6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3.2.1 UV-B 辐射对龙须菜果孢子和四分孢子附着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2 UV-B 辐射对龙须菜分裂期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发育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3 UV-B 辐射对龙须菜盘状体期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发育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4 UV-B 辐射对龙须菜果孢子体和四分孢子体发育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 讨论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4 龙须菜早期发育阶段对 UV-B 辐射的响应特征研究 | 第51-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4.1.1 藻类材料 | 第51-52页 |
4.1.2 孢子的收集和培养 | 第52页 |
4.1.3 UV-B 辐射体系 | 第52页 |
4.1.4 生长的测定 | 第52页 |
4.1.5 发育情况分析 | 第52页 |
4.1.6 畸形的观察 | 第52-53页 |
4.1.7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4.2.1 UV-B 辐射对龙须菜果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3-56页 |
4.2.2 UV-B 辐射对龙须菜四分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6-60页 |
4.3 讨论 | 第60-61页 |
4.4 小结 | 第61-62页 |
5 UV-B 辐射对龙须菜的伤害机理研究 | 第62-9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9页 |
5.1.1 藻类材料 | 第62页 |
5.1.2 培养条件和 UV-B 辐射体系 | 第62-63页 |
5.1.3 相对生长率的测定 | 第63页 |
5.1.4 色素含量分析 | 第63页 |
5.1.4.1 藻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5.1.4.2 叶绿素 a 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5.1.5 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63-65页 |
5.1.5.1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63-64页 |
5.1.5.2 Rubisco 含量的测定 | 第64-65页 |
5.1.6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65页 |
5.1.7 活性氧的测定 | 第65-66页 |
5.1.8 脂膜伤害分析 | 第66页 |
5.1.8.1 膜透性的变化 | 第66页 |
5.1.8.2 膜脂过氧化的测定 | 第66页 |
5.1.9 抗氧化系统的测定 | 第66-68页 |
5.1.9.1 抗氧化酶 | 第66-67页 |
5.1.9.2 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A) | 第67页 |
5.1.9.3 总抗氧化能力(T-AOC) | 第67-68页 |
5.1.10 DNA 损伤分析 | 第68-69页 |
5.1.11 紫外吸收物质(UV-absorbing compounds,UVAC)含量测定 | 第69页 |
5.1.12 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69页 |
5.1.13 数据分析 | 第6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9-87页 |
5.2.1 UV-B 辐射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 | 第69-71页 |
5.2.2 UV-B 辐射下龙须菜的色素含量 | 第71页 |
5.2.3 UV-B 辐射下龙须菜的光合活性 | 第71-76页 |
5.2.4 UV-B 辐射下龙须菜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 第76-77页 |
5.2.5 活性氧含量与脂膜伤害 | 第77-80页 |
5.2.6 龙须菜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 第80-85页 |
5.2.7 UV-B 辐射对龙须菜的 DNA 损伤 | 第85页 |
5.2.8 UV-B 辐射对龙须菜紫外吸收物质的影响 | 第85-86页 |
5.2.9 龙须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86-87页 |
5.3 讨论 | 第87-95页 |
5.4 小结 | 第95-96页 |
6 结论与认识 | 第96-98页 |
6.1 结论 | 第96页 |
6.2 创新点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2页 |
附录 英文缩写词释义对照表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页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