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载体型STMBR中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和膜污染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水资源现状第9页
    1.2 生物脱氮技术第9-14页
        1.2.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第9-11页
        1.2.2 新型脱氮技术第11-14页
    1.3 MBR第14-17页
        1.3.1 MBR的国内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MBR的分类第15-17页
    1.4 SND-MBR第17-18页
    1.5 膜污染理论和控制第18-22页
        1.5.1 膜污染的分类第18-20页
        1.5.2 膜污染的控制第20-22页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3-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1.1 实验装置第23-24页
        2.1.2 管式膜组件第24页
        2.1.3 聚氨酯海绵载体第24-25页
        2.1.4 原水水质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9页
        2.2.1 主要指标测试方法和仪器第25-26页
        2.2.2 EPS提取与测定第26-27页
        2.2.3 膜面滤饼层构成第27页
        2.2.4 膜阻力分析第27页
        2.2.5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第27-28页
        2.2.6 载体负载生物量测定第28-29页
第三章 载体型STMBR脱氮效果研究第29-47页
    3.1 污泥的驯化和系统的启动第29-30页
    3.2 载体型STMBR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0-42页
        3.2.1 DO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第30-34页
        3.2.2 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第34-37页
        3.2.3 C/N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3.2.4 有机负荷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第39-42页
    3.3 脱氮机理初探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载体对STMBR膜污染影响研究第47-57页
    4.1 系统跨膜压差变化第48-49页
    4.2 膜阻力构成分析第49-50页
    4.3 滤饼层组成分析第50-51页
    4.4 膜表面污染物红外分析第51-52页
    4.5 EPS组分分析第52-53页
    4.6 污泥粒径分析第53页
    4.7 载体对控制STMBR膜污染机理探究第53-54页
    4.8 膜表面电镜图第54-55页
    4.9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建议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水梯级调时絮凝实验研究
下一篇:地下渗滤系统运行参数优化与强化脱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