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7页 |
1.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 第8-15页 |
1.1.1 蛋白质结构及稳定性 | 第8-9页 |
1.1.2 蛋白质的变性 | 第9-10页 |
1.1.3 蛋白质的复性 | 第10-15页 |
1.2 包含体蛋白质 | 第15-19页 |
1.2.1 包含体的形成 | 第15-16页 |
1.2.2 包含体的性质及优势 | 第16-17页 |
1.2.3 包含体的分离及纯化 | 第17-18页 |
1.2.4 包含体溶解变性 | 第18-19页 |
1.3 包含体体外复性方法 | 第19-23页 |
1.3.1 蛋白质体外复性的一般方法 | 第19-22页 |
1.3.2 同电荷介质辅助蛋白质复性 | 第22-23页 |
1.4 蛋白质复性后的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1.5 GFP 和 EGFP 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目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阳离子交换介质的制备 | 第27-37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2.3.1 pGMA 微球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pGMA 微球表面触须式接枝聚合反应 | 第29-30页 |
2.3.3 微球表面带电修饰-磺酸基修饰 | 第30页 |
2.3.4 微球性质的表征 | 第30-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2.4.1 微球的电荷密度 | 第33-34页 |
2.4.2 微球的粒径分布 | 第34页 |
2.4.3 微球的外部形貌 | 第34-35页 |
2.4.4 微球表面基团的红外分析 | 第35-36页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EGFP包含体的表达纯化及同电荷介质辅助复性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 第38-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38-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3.3.1 工程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40页 |
3.3.2 EGFP 包含体的表达与纯化 | 第40页 |
3.3.3 SDS-PAGE 电泳检测表达产物 | 第40-41页 |
3.3.4 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41-42页 |
3.3.5 EGFP 包含体变性溶解 | 第42-43页 |
3.3.6 EGFP 包含体稀释复性 | 第43页 |
3.3.7 同电荷介质辅助 EGFP 包含体复性 | 第43页 |
3.3.8 同电荷介质与尿素协同辅助 EGFP 包含体复性 | 第43-44页 |
3.3.9 介质的纯化作用及重复利用效果 | 第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4.1 EGFP 表达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3.4.2 介质的电荷密度对 EGFP 包含体复性效果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3 同电荷介质与尿素的协同作用 | 第48-49页 |
3.4.4 同电荷介质对 EGFP 包含体中杂蛋白的纯化作用 | 第49-50页 |
3.4.5 介质重复利用的效果 | 第50-51页 |
3.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4.1 结论 | 第53页 |
4.2 主要创新点 | 第53-54页 |
4.3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附录一 实验中部分试剂配方 | 第62-63页 |
附录二 标准曲线 | 第63-64页 |
附录三 EGFP质谱检测结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