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三)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 第15-16页 |
(四)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8页 |
(二)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 第19-30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一) 价值与价值观 | 第19-20页 |
(二) 一般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 第20-21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1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21-30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 第21-23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 | 第23-27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 第30-37页 |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 | 第30-32页 |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30页 |
(二)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第30-31页 |
(三)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 第31-32页 |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挑战 | 第32-37页 |
(一) 国际风云变幻带来的挑战 | 第32-34页 |
(二) 国内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37-47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 | 第37-40页 |
(一)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同于以往的民本、人本思想 | 第37-38页 |
(二) 关注群众利益和价值愿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第38-40页 |
二、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 第40-42页 |
(一) 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关系 | 第40-41页 |
(二) 理想信念教育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 | 第41-42页 |
三、 坚持联系实际 | 第42-44页 |
(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第42-43页 |
(二) 坚持走群众路线 | 第43-44页 |
四、 坚持改进创新 | 第44-47页 |
(一)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第45页 |
(二) 不断推进群众参与渠道创新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 第47-61页 |
一、 建立健全机制是根本保障 | 第47-51页 |
(一) 完善政策法规机制 | 第47-48页 |
(二) 建立健全灌输引导机制 | 第48-49页 |
(三) 建立健全社会激励约束机制 | 第49-50页 |
(四) 建立监督考评反馈机制 | 第50-51页 |
二、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重要支撑 | 第51-57页 |
(一)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渗透力 | 第51-55页 |
(二) 规范文化产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的教化功能 | 第55-56页 |
(三) 引导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生活理论化 | 第56-57页 |
三、 加强理论教育宣传是主要手段 | 第57-61页 |
(一) 加强理论教育,推动理论大众化 | 第57-59页 |
(二) 注重宣传艺术,壮大主流舆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 第61-65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61-62页 |
(一)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 | 第61页 |
(二)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61-6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62-65页 |
(一)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价值遵循 | 第62-63页 |
(二) 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第63-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