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PC 材料的实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PC 材料的本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聚碳酸酯的 MTS 和 SHPB 压缩实验 | 第21-41页 |
2.1 PC 材料 MTS 压缩实验 | 第21-28页 |
2.1.1 实验装置及原理 | 第21-23页 |
2.1.2 PC 试件准备 | 第23-24页 |
2.1.3 实验结果 | 第24-28页 |
2.2 PC 材料 SHPB 实验 | 第28-40页 |
2.2.1 实验装置及原理 | 第28-32页 |
2.2.2 研究进展及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2.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聚碳酸酯的 J-C 本构方程研究 | 第41-52页 |
3.1 聚碳酸酯 SHPB 实验结果验证 | 第41-44页 |
3.1.1 有限元软件 LS-DYNA 简介 | 第41页 |
3.1.2 SHPB 有限元模型 | 第41-42页 |
3.1.3 模型材料参数 | 第42-43页 |
3.1.4 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3.2 聚碳酸酯 J-C 本构方程 | 第44-48页 |
3.2.1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简介 | 第44-45页 |
3.2.2 PC 材料的 Johnson-cook 本构参数的确定 | 第45-48页 |
3.3 PC 材料 J-C 本构方程的应用 | 第48-51页 |
3.3.1 鸟体撞击风挡玻璃实验 | 第48页 |
3.3.2 有限元模型 | 第48-49页 |
3.3.3 计算结果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聚碳酸酯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 第52-79页 |
4.1 聚碳酸酯的 DMA 实验 | 第52-56页 |
4.1.1 DMA 实验原理 | 第53-54页 |
4.1.2 DMA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4.2 聚碳酸酯的粘弹性本构模型 | 第56-66页 |
4.2.1 PC 储能模量的温度和应变率效应 | 第56-61页 |
4.2.2 PC 弹性模量的温度和应变率效应 | 第61-62页 |
4.2.3 PC 粘弹性本构方程 | 第62-66页 |
4.3 PC 屈服应力的应变率和温度效应 | 第66-69页 |
4.4 聚碳酸酯的粘塑性本构模型 | 第69-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柔性体撞击聚碳酸酯平板实验研究 | 第79-96页 |
5.1 实验设备及原理 | 第79-83页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3-94页 |
5.2.1 位移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5.2.2 应变结果分析 | 第85-91页 |
5.2.3 高速摄像结果分析 | 第91-9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