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 | 第19-21页 |
1.5.1 文章内容 | 第19-20页 |
1.5.2 文章结构 | 第20-21页 |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5页 |
2.1 知识共享理论 | 第21-29页 |
2.1.1 知识的界定 | 第21-23页 |
2.1.2 知识共享行为 | 第23-29页 |
2.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学 | 第29-32页 |
2.2.1 消费者行为学 | 第29-30页 |
2.2.2 电子商务环境 | 第30页 |
2.2.3 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30-32页 |
2.3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 | 第32-34页 |
2.3.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界定 | 第32页 |
2.3.2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 | 第32-33页 |
2.3.3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应用与价值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实证与分析 | 第35-57页 |
3.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与知识共享行为 | 第35-38页 |
3.1.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特征 | 第35页 |
3.1.2 知识共享行为的特征 | 第35-36页 |
3.1.3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假设 | 第36-38页 |
3.2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中的知识假设实证过程 | 第38-54页 |
3.2.1 实证过程整体描述 | 第38页 |
3.2.2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抓取范围选取 | 第38-39页 |
3.2.3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抓取方法与过程 | 第39-41页 |
3.2.4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分析方法与过程 | 第41-52页 |
3.2.5 在线商品评价信息中的知识的分类和特征 | 第52-54页 |
3.3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分析 | 第54-56页 |
3.3.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 | 第54页 |
3.3.2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特征 | 第54-55页 |
3.3.3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与价值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面向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知识共享行为模型构建 | 第57-71页 |
4.1 模型构建理论视角的选择 | 第57-60页 |
4.1.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视角分析 | 第57-58页 |
4.1.2 知识共享行为理论的视角分析 | 第58-60页 |
4.1.3 面向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知识共享行为融通的视角选择 | 第60页 |
4.2 面向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知识共享行为的结构分析 | 第60-67页 |
4.2.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0-61页 |
4.2.2 在线商品评价意向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1页 |
4.2.3 主观规范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1-62页 |
4.2.4 评价重要性认知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2-63页 |
4.2.5 评价信息认知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3-65页 |
4.2.6 奖励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5-66页 |
4.2.7 知觉行为控制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6页 |
4.2.8 调节变量的研究维度分析 | 第66页 |
4.2.9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知识共享模型结构描述 | 第66-67页 |
4.3 面向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知识共享行为相关假设提出 | 第67-70页 |
4.3.1 评价意向与评价行为的关系假设 | 第67-68页 |
4.3.2 主观规范与评价意向的关系假设 | 第68页 |
4.3.3 评价重要性认知与评价意向的关系假设 | 第68页 |
4.3.4 评价信息认知与评价意向的关系假设 | 第68页 |
4.3.5 奖励与评价意向的关系假设 | 第68-69页 |
4.3.6 知觉行为控制与评价意向的关系假设 | 第69页 |
4.3.7 调节变量与评价意向的关系假设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面向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知识共享模型检验 | 第71-99页 |
5.1 问卷设计 | 第71-74页 |
5.1.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测量 | 第71页 |
5.1.2 在线评价意向的测量 | 第71页 |
5.1.3 主观规范的测量 | 第71-72页 |
5.1.4 评价重要性认知的测量 | 第72页 |
5.1.5 评价信息认知的测量 | 第72-73页 |
5.1.6 奖励的测量 | 第73页 |
5.1.7 知觉行为控制的测量 | 第73-74页 |
5.2 数据收集 | 第74-76页 |
5.2.1 样本选择 | 第74页 |
5.2.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4-76页 |
5.3 量表检验 | 第76-84页 |
5.3.1 在线商品评价行为的检验 | 第77页 |
5.3.2 在线评价意向的检验 | 第77-78页 |
5.3.3 主观规范的检验 | 第78页 |
5.3.4 评价重要性认知的检验 | 第78-80页 |
5.3.5 评价信息认知的检验 | 第80-81页 |
5.3.6 奖励的检验 | 第81-82页 |
5.3.7 知觉行为控制的检验 | 第82页 |
5.3.8 量表检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 第82-84页 |
5.4 假设检验 | 第84-93页 |
5.4.1 解释变量与中间变量的假设检验 | 第84-86页 |
5.4.2 调节变量的假设检验 | 第86-93页 |
5.5 模型修正与解释 | 第93-96页 |
5.5.1 模型拟合与修正 | 第93-95页 |
5.5.2 模型解释 | 第95-96页 |
5.6 研究结论 | 第96-9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附录A 网评动机调查问卷 | 第106-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9-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