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5-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20-22页 |
2.1.1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衰退型城市 | 第20-22页 |
2.1.2 旅游发展潜力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5页 |
2.2.1 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2.2.2 旅游供需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2.2.3 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3.1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供给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3.1.1 旅游资源禀赋分析 | 第26-28页 |
3.1.2 旅游接待能力分析 | 第28-29页 |
3.1.3 旅游人力资源分析 | 第29-30页 |
3.2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需求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3.2.1 旅游人数 | 第30-32页 |
3.2.2 旅游收入 | 第32-33页 |
3.3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现状分析 | 第33-38页 |
3.3.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3-36页 |
3.3.2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6-38页 |
3.4 资源衰退型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3.4.1 空气质量 | 第38-40页 |
3.4.2 城市绿化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测评及分析 | 第42-65页 |
4.1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6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2-43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页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说明 | 第43-46页 |
4.2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测评方法 | 第46-50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4.2.2 熵权 TOPSIS 测评方法 | 第46-50页 |
4.3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测评结果分析 | 第50-64页 |
4.3.1 旅游供给潜力测评及分析 | 第50-52页 |
4.3.2 旅游需求潜力测评及分析 | 第52-55页 |
4.3.3 旅游潜力支持力测评及分析 | 第55-57页 |
4.3.4 旅游潜力保障力测评及分析 | 第57-60页 |
4.3.5 综合测评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提升对策 | 第65-76页 |
5.1 第一类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提升对策 | 第65-69页 |
5.1.1 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 第65-66页 |
5.1.2 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 | 第66-67页 |
5.1.3 发挥科技文化对旅游的支持作用 | 第67-68页 |
5.1.4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 | 第68-69页 |
5.2 第二类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提升对策 | 第69-72页 |
5.2.1 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 第69-70页 |
5.2.2 加大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 第70-71页 |
5.2.3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 第71-72页 |
5.2.4 依托经济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 第72页 |
5.3 第三类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提升对策 | 第72-75页 |
5.3.1 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 第73-74页 |
5.3.2 逐渐健全旅游六要素 | 第74页 |
5.3.3 建立并推进生态补偿机制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