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5-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全文逻辑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2.1 腐败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2.1.1 腐败行为的主体 | 第20-23页 |
2.1.2 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 | 第23-24页 |
2.2 宗教文化对经济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2.2.1 宗教文化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2.2 宗教文化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26页 |
2.3 文献述评与启示 | 第26-28页 |
第3章 全文假设的理论支撑 | 第28-32页 |
3.1 全文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28-29页 |
3.1.1 公司高管概念定义 | 第28页 |
3.1.2 高管腐败概念定义 | 第28-29页 |
3.1.3 宗教传统文化概念定义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3.2.2 反腐文化理论 | 第30页 |
3.2.3 宗教文化理论 | 第30-31页 |
3.2.4 宗教文化与经济 | 第31-32页 |
第4章 佛道传统文化影响高管隐性腐败的研究假设 | 第32-37页 |
4.1 佛道传统文化对腐败影响的理论模型 | 第32-36页 |
4.1.1 腐败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4.1.2 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路径 | 第33-35页 |
4.1.3 佛道传统文化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机理 | 第35-36页 |
4.2 佛道传统文化对高管隐性腐败的研究假设提出 | 第36-37页 |
第5章 佛道传统文化影响高管隐性腐败的实证分析 | 第37-50页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5.2 变量选取与度量 | 第38-43页 |
5.2.1 被解释变量——高管隐性腐败的选取与度量 | 第38-39页 |
5.2.2 解释变量——佛道传统文化的选取与度量 | 第39-42页 |
5.2.3 其他控制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 第42-43页 |
5.3 佛道传统文化对高管隐性腐败的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5.4 佛道传统文化对高管隐性腐败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5.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44-46页 |
5.4.2 公司的佛道文化氛围对高管隐性腐败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4.3 省级的佛道文化氛围对高管隐性腐败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展望 | 第50-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50-51页 |
6.3 研究创新与展望 | 第51-53页 |
6.3.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51-52页 |
6.3.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页 |